袁嬷嬷在那里已经等候多时,见贵人们到了忙出来迎接:“请大王和各位小主净了手便进来廊中包粽子,一显身手吧!”
旁边就有小宫女为每人端上洗手水和香胰子,待他们洗过手后又递上干毛巾。
这些食材用具都是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的,皆是上上之品,就拿那粽子叶来说,是太监们划着小船一大早去芦苇荡里摘的,选的是那黄绿色略有些陈旧的叶子,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会棕香扑鼻。
还有那糯米是湘西进贡的,晶莹洁白,粒粒圆润;红豆则是东北的,色泽鲜艳,颗颗饱满;这些精致的食材摆在那里看了就让人赏心悦目,食欲大振。
那粽子年年要吃,年年要包,自然人人都会,可这些人的祖籍天南地北,那包粽子的手法和讲究也是多种多样。
辛泉包的粽子个头不大,正面是方的,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和别人的都不同,一眼就认得出来。
辛大王一共包了五只粽子,一只鲜肉的,一只豆沙的,一只蛋黄的,还有两只是他最为得意的什锦棕,里面的馅料是由鸡肉丁、鸭肉丁、红烧肉、冬菇和绿豆调配而成的。
袁嬷嬷依着他的吩咐给他准备这些馅料的时候只觉得很新奇,这样的什锦棕别说吃,就是见也没见过啊!
可辛大王说这是他们闽地的特色,袁嬷嬷对味道十分好奇,不过她知道绝对轮不到自己,辛大王包的粽子就算再不好吃,那也一定会受到追捧的!
王家姐妹的北方粽子明显比别人的大上一号,她们一人包了两只就停手了,王依静是觉得累了,王依惜是想着两只粽子自己一只大王一只足够了,至于别的骚蹄子,她才不想给她们吃自己包的粽子呢!
邓青是川人,她包的青叶棕里面没有任何内馅,纯粹为了突出粽叶和糯米的清香,她的动作很是麻利,九只小粽子很快就包好了,然后就开始将那黄豆粉、花生粉和芝麻粉混合炒熟,又掺入了白糖搅拌均匀,制成蘸料,一会儿好蘸在粽子上食用。
不一会儿,大家的粽子就都包好了,虽然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外观实在不太讨喜,可好在食材出色,想来应该不会难吃。
那锅内的水也已经沸了,粽子下了锅煮熟,晾凉就可以吃了,不过那也要等到晚膳了,中午这顿御膳房已经准备好了,摆在前面不远处的贝景亭中,只等众位贵人们前来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