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他能提前预知到如今这个结局,会不会在生前就把容毓除掉?</p>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老臣心里都曾猜测过,先帝临终前封一个比自己儿子还小的皇弟为摄政王,究竟是太过相信他的能力,还是存着“捧杀”的心思?他有没有想到过他的儿子在登基之后会面对此事是这样一个局面?</p>
御书房里一阵寂静。</p>
老好人似的秦王笑着开口打破了沉寂:“皇上这也是忧国忧民,毕竟蜀国向来蛮横彪悍,此番边关突然增兵五万,定然是有兴兵的意图,一旦战争将起,受苦受难的还是无辜的平民百姓。”</p>
“是啊。”另外一位宗亲老王爷点了点头,“摄政王领兵征战所向披靡,曾打得蜀国落花流水,溃逃千里。只有摄政王亲自领兵,皇上心里才踏实。”</p>
两位老王爷相继开口之后,其他人自然也纷纷开口打圆场,言语之中都在说皇上对摄政王信任有加,只有摄政王领兵赶赴边关才能安天下苍生之心。</p>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一阵附和之后,齐王适时开口:“不过皇叔昨日才成亲,暂时不舍与新婚娇妻分开也在情理之中,此事可以容后再议,皇上觉得呢?”</p>
这么多人齐齐找台阶给他下,容楚云当然得顺着台阶下去,摄政王明摆着不给他脸面,他又怎会蠢得继续跟摄政王硬碰硬?</p>
“既然皇叔心中已有决断,那朕就不再干涉了,毕竟领兵打仗这一块,皇叔比朕在行。”容楚云道,“保家卫国的重任以后还是得交托给皇叔,朕只要全心治理天下,为大周子民开创一个太平盛世,就是尽到了一个帝王的责任。”</p>
通常皇上说完这句话之后,作为臣子的,就到了该拍马屁的时候。</p>
容毓当然不会做那种事,于是几位内阁大臣、宗亲王爷齐齐躬身说道:“皇上圣明!”</p>
圣明?</p>
容楚云心里窝火,皇帝做到他这样憋屈的,放眼大周史上大概也找不着几个。</p>
偏偏他暂时还只能忍着。</p>
“关于接待蜀国使臣的事情,”容楚云抬头看了一眼宁王,“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务必办妥帖了,不能让远道而来的使臣觉得我们失了礼数。”</p>
宁王负责的是礼部,招待使臣也是分内之事,闻言点头:“臣弟遵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