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粮价就是仁?(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由于过来实在无聊,王小旗,作为锦衣卫里难得的文化人,也跟着看了好些西学的内容。理不理解不好说,但知识点那是觉得记清楚了的。所以一看宋应昌手里的笔记册子,他就知道这小子还在纠结刘君墨的事情。</p>

“哈哈,要是锦衣卫都有你这水平就不错了。你以为单凭实践就能验证理论吗?再多的实践,如果缺乏逻辑思维是无法上升到理论的”宋应昌一副老朋友的样子跟对方聊天。话说王小旗年龄也就二十出头。如果按儒生的算法确实是后学末进,宋应昌完全有资格提点他几句的。</p>

“你不妨说得再明白点”王小旗不想给宋应昌这个装逼的机会,直接问根源。</p>

“很简单,要度量仁义,就得先明白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你说是吧?”宋应昌则是学着笔记里老师圈出的重点凡是从概念内涵与外延两个角度思考。</p>

“你这说得,仁的含义那么多,怎么可能一两句说得清楚嘛。这事估计得让孔圣人、朱圣人、王圣人复生才能说清楚。你问我这个锦衣卫爪牙,我怎么说得清楚”王小旗只觉宋应昌还在拿人消遣,读书人有话不好好说,这点让人不爽。</p>

“所以,要在纷繁复杂中抓住主线啊?我们西学最近衍生出了辩证法,其核心观点就凡事必有主要矛盾。凡矛盾必有主要方面。你说我们要是抓住了主要的,这何为仁,不就出来了吗?你说说,在评价一个地方仁不仁方面,最重要的是什么?”宋应昌也不生气,秀才遇到兵,要的就是耐心。</p>

“我哪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仁,卫里那么多退下来的兄弟都缺吃少穿呢。别扯什么仁,能活下去就不错了。”王小旗就是对这帮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有那么一点点意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