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乐惊讶:“你怎么这么想?”
李教练表情也认真了起来:“因为坡面障碍技巧不一样,是我见过的自由度最高的运动项目,之所以不设难度系数分,正是因为不想磨灭这项运动自由的灵魂。你想想吧,一旦设立了难度系数分,也就同时在无形间设立了一个框架,无论跳水也好,空中技巧也好,比赛追求是精益求精的标准,是模式化的训练,这都与坡面障碍技巧的灵魂宗旨相悖。”
程文海听完,挠头:“我知道,您说的我都知道,但是我想知道,这种全凭个人喜恶去打分的比赛,谁又能制约裁判呢?就像我就不喜欢非洲女人一样,你能保证一个非洲裁判他也不喜欢非洲女人吗?”
余乐:“……”
李教练:“……”
不愧是程文海,这个例子举得太让人无言以对。
偏偏还很犀利。
一针见血。
人类审美无法共通,没有难度系数积分的约束下,谁能保证一名欧米的裁判,不会对亚洲的选手审美偏斜呢?
如果只是单纯刷“难度储备”,余乐可能在华国裁判面前,只需要出100的力,就可以得到他们的认同。
等到了亚洲裁判面前,他必须出的力就变成了120。
到了欧米裁判眼里,就必须150,200,甚至更多。
谁能够统一裁判的审美?
恐怕就连国际冰雪协会的会长都做不到。
后来还是余乐说:“如果我在一场上限是270上下桥的赛场,完成450的技巧,他们会给我高分吗?如果我在人均720的跳台赛场上,完成1080的技巧,他们就算不愿意也会给我高分吧?
这不就是我现在正在做的?”
程文海安静了下来,想了想点头:“算了,你总是有主意的,别理我瞎比比,负能量太足……诶,第一跳分数也不错,拿了70分,是什么来着?”
“720日本抓板,抓板时间太短了,担心高度不够来着,我对速度的敏感度确实差了一点,感觉在空中等了老半天才落地。”余乐看着70分,有点惋惜,他能够感觉到自己腾空的高度,如果能力能够跟上,再来一周就好了,“还得多练练。”
李教练点头:“滑雪也是一个需要熟练度的运动,以后会比较辛苦。”
余乐笑:“没觉得,我喜欢滑雪。”
程文海吐槽:“他要是知道什么是辛苦,我还放心了,就怕哪一天睁开眼就猝……”
余乐往后靠,用后背撞了程文海一下,程文海闭嘴。
但后半截的话,其他人还是听懂了。
余乐现在的成绩已经很好,在单项上,全国排名前三,这个好成绩肯定不是天上掉下来,余乐在背后付出多少努力,想也知道。
所以能说什么呢?
努力了就拿到成绩,这不是好事?
不过李教练还是在暗地里想着,回头找程文海聊聊,让他劝劝余乐,成绩好固然不错,身体更重要。
哦,对了,不知道余乐配套团队怎么样,比如营养师、理疗师等等,等回去了要和队里提一下,试试看能不能都给配齐了。
李教练分神的功夫,余乐已经和程文海聊起了第二跳。
“翻腾一周,转体两周,不过上的是四分之一馆,要被扣周。”
“哦,所以只有790分。”
余乐看向自己第二跳台的分数,790分。
比他预期的分数低了一点点,就算口扣周,他在空中也算是完成了1080,而且还摸了一下板尾。
第一轮的最后一跳,他1080°【萧音摸板】拿了835分,在摸板难度基本差不多的情况下,仅仅扣掉90°的周数,他就少了将近05分。
05分啊!
在跳水比赛里,分数可是以000,围绕小数点两位后竞争,这05分无论是在余乐眼里,还是在程文海眼里,都是大分了。
因此也说明,在坡面障碍技巧里,选手选择的道具很重要。
就如同他选择弧形桥挑战,哪怕只是做了个跨桥的技巧,裁判就给了他82的高分。一对比他选了“三分之一馆”,用简单的道具辅助自己完成难度分数,裁判就理所当然地先在心里减掉了05分。
余乐越是解读这些分数,就越是明白自己在坡面障碍技巧这个项目里的诸多问题。
判断力不足,还容易紧张,对夺分项不敏感,很容易侧重一处的时候,疏忽其他部分的表现。
总之还需要继续训练,参加更多的比赛,让自己在这项运动里,真正变得从容。
余乐在总结自身的优缺点,程文海就开启夸夸模式:“快快快看三跳,865分!!牛逼了!!是不是今天单个区域最高的分数啊?”
余乐却说:“周晓阳肯定比我高。”
李教练想想:“第一名那个吗?他最后一跳拿了900分。”
程文海肩膀垮下来,余乐笑:“看吧。”
程文海不高兴了:“为什么啊?我记得你跳的是1204,反向落地好不好?不是三周,是三周半行不行!”
“转体只有两周半,虽然反向落地,但我也是没抓板。”
程文海眼睛一瞪:“卧槽!你怎么会忘记抓板?你下次再忘记,直接大头朝下算了!”
要不是李教练在,余乐得和程文海逗两句嘴,现在他只能乖乖解释:“我不是忘记,是因为我没有把握,这个动作已经是我的冒险尝试,抓板很容易出现失误。”
程文海没说话,用余光看了李教练一眼。
李教练听到余乐的解释,表示理解的点头,见没人说话,就附和了一句:“余乐的决定也没错,全程和区域分,都到最后了,总得顾一头。”
接着他粲然一笑:“这不全程分就拿下来了嘛。”
随着他说话,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最后的手写分数上。
第一街区:850分
第二街区:680分
第三街区:820分
第一跳台:700分
第二跳台:790分
第三跳台:865分
全程分:23分
区域总分4705分,竟然比第一轮还要高!
因为流畅,因为零失误,因为他的难度储备已经达到了一个水准,比起磕磕绊绊的第一轮,他在街区的表现可以称为“完美”。
除此以外,这一轮的全程分也比第二轮多了将近2分,余乐最终拿下了7005的分数。
距离第一名周晓阳的最好分数7024,仅仅少了019分。
余乐能够追赶到这个程度,平心而论很厉害。
李教练很满足。
石河很钦佩。
程文海虽然嘴里叽叽歪歪说个不停,但心里眼里都是为余乐生出的骄傲。
要知道,这届选训一共六名转项运动员,除了程文海和余乐进入单项比赛的决赛,其他四人根本就没出成绩。
但程文海是挂在最后一名进入决赛,注定无缘奖牌,不垫底就是他的追求。
这么横向一对比,余乐一来就能和国家队的其他人互相竞争,还具备“干掉”和“超越”的能力。
这不叫厉害叫什么?
在复盘解读了分数之后,程文海就带着石河去看比赛,说是要看看孙毅和周晓阳第二轮的表现。
李教练见余乐把他准备的枸杞水喝完,笑眯眯地找地方灌水去了。
余乐又剩下一个人。
他还得休息,为第三轮准备。
比赛到了现在,对脑力、体力和心力,都是一场很大的考验。
坡面障碍技巧这项运动,绝对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运动,对选手的滑雪技巧,临场判断,以及体能上,都有极高的要求。
别看余乐是一名世界级运动员的级别,但在这项不断挑战体能耐力的项目上,他是真的感觉到了一种来自于体力上的疲惫。
每一次跳跃,都拼尽全力,每次腾空,都消耗脑力,短短二十秒的过程里,他需要处理的数据太多太急,疲惫感也随之而来,强烈袭扰。
余乐需要好好休息。
他甚至不想关注其他人的比赛。
再说坡面障碍技巧也不是直接对抗类的项目,与其关注对手的每一次比赛,不如自己拿到好成绩。
余乐争分夺秒地休息,调整状态。
先是李教练回来,拧开的保温杯冒出袅袅热气,他将保温杯放的远一点,生怕烫着余乐,后来不放心又守在保温杯边上。
接着是程文海和石河过来,告诉他孙毅许是压力大了的原因,第二轮没发挥好,道具区就出现失误,第二轮也就拿了22分。
但他们再出去关注比赛,最后却只有石河过来,这个老实孩子被程文海怂恿,带给余乐一个不好的消息,周晓阳再次突破自己,第二轮拿着了7250分。
石河说完担心地看着余乐,但余乐只是笑。
他想起了那个圆脸爱笑的家伙,没什么主见,但又特别渴望参与感,所以也不在乎孙毅抢了自己的名头,跟在孙毅后面跑来跑去,没什么立场,其实人缘还不错。
第一轮的顺利,似乎给了这个家伙很大的自信,越滑越好了。
“乐哥。”石河盯着余乐的脸看了好一会儿,干脆就坐在他身边,“你的心理素质不是盖的,好厉害,太淡定了。”
余乐想想,也可以谦虚敷衍,但还是说:“一步步来,这一步当年我就走过,现在也不过再走一次,还好还好。”
“真不担心吗?”
“想肯定要想,但不是还有第三轮吗?”
“感觉能赢?”
“不能,周晓阳确实比我能力强,我还需要继续补足基础,最近一门心思抓难度储备,但这次比赛就暴露出来,我基础还是不够,小问题出的太多,一直在影响后续的发挥。”
“已经很厉害了。”
“所以把缺点补足了,还会更厉害。”
石河点头,有了些自己的理解,最后说道:“我要跟乐哥学习。”
余乐被逗笑:“别别,别这么,一起努力。”
周晓阳比完,也就代表第二轮比赛到了尾声,余乐和石河聊完,就起身出发,开始他的第三轮比赛。
李教练看他有动作,就急忙去看保温杯,可惜水太热了,他最后将保温杯端在手里,跟着余乐一起走了出去。
走到半路上,李教练一直在左看右看,说:“柴教和路教都没来?你这一轮有什么想法?”
余乐想想,说:“他们的意思,应该是我自由发挥吧。”
“这么散养?”
余乐和石河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