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覆灭后的第二年。</p>
去岁春季新开垦的土地上,农家小伙弯腰收割成熟的庄稼,握着一把黍杆,直起腰,回头看田地里放成几堆的收获,粘着泥灰的脸上不由得露出笑容,想起文工团唱的歌,轻声唱出那明快简单的歌词:</p>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p>
不远处的村庄,几个躺在树下的孩子牵着手歌唱:</p>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p>
跟着黄巾军士兵开挖水渠的乡民哼唱:</p>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p>
庆贺着丰收的人们唱道:</p>
“一片粟黍,一片豆麦。”</p>
村中,带队过来视察建设情况的陆大古被乡民们簇拥着,他询问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将其与他收到的汇报一一对应:</p>
“你们这里以前饮水是个问题,前阵子挖了井,大家吃水都方便了吧?”</p>
“方便了!方便了!”</p>
众人乐呵着,有人赞道:</p>
“打水不用走远,出了门口就能打到,井边还有磨,这下可比以前方便多了!”</p>
“嗯。”他点头,“你们看,只要大家集中起来做事,吃水挖渠,还有那些水力机关,都是能解决的。”</p>
直到巡视得差不多了,找到一户孤苦老人,他问:</p>
“老人家,您该有六十岁了吧?”</p>
老人混浊的眼睛里透着光亮,笑道:</p>
“我都快七十了!”</p>
“去年冬天过得还好吗?”</p>
“好,好得很!”他笑得露出缺损的牙,“你们给我送得柴碳,我到现在还没用完呐!”</p>
又问了几个生活问题,大古安抚几句,留下一小袋米,带人离去。</p>
这户孤寡老人是战争遗留。</p>
他的亲人要么被征召,要么没能熬过饥饿。</p>
陆大古望向远方的都城,视线飘过路边竖起的木杆上两个“晴天娃娃”。</p>
它们高悬的躯干上挂着犯下的罪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