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p>
“铛——”</p>
当清晨的第一缕天光划破夜幕。</p>
十月初的宫檐落下一滴水珠。</p>
号角声破开空气的清冷,然后午门城楼上的大钟撞响,汉王宫宫门开启。</p>
早早候在午门外排成队列的文武百官依次进门,踏上青石砖铺设的大广场,迎面是直通正中间处理政务的太极殿的大道,道路一侧放置着高大的日晷,大道两旁还竖立着两列华表石柱,柱顶蹲守明辨是非、察明善恶忠奸的石兽。</p>
华表旁,负责仪仗的禁军们也如石柱般站定,一个个神情肃穆的禁军身着玄色军服,头戴墨色钢盔,钢盔顶部一簇翎羽,胸前及关节要害处覆盖钢甲防护,手持长戈。</p>
而百官们就在禁军的守卫、石兽的俯视和御史的监督下经过大道,踏上一级级台阶,步入太极殿。</p>
专门负责纠察的御史会记下官员中咳嗽、吐痰、步伐不稳重的人,听候处理。</p>
而这些官员来做的事。</p>
当然是上朝了。</p>
陆大古端坐在王座上,照例着玄色衮服,头戴冕旒,神情在冕旒的阴影中,平静而威严,他注视着自己的部下们。</p>
直到他们在大殿内迅速站好位置,齐齐行礼:</p>
““臣等,参见王上。””</p>
他微微颔首:</p>
“众爱卿平身。”</p>
““谢王上。””</p>
随着时间推移,汉国的制度越来越走向正规化,这样的朝会已经形成常例,无突发大事要事,则每月一次,有要事,则临时加会,此外,没有要事时,冬季两个月不开会,算作官员们的半个假期,期间只需完成工作、及时汇报即可。</p>
待官员们站定,大古身侧的礼官以雅音唱道:</p>
“有本启奏,无事退朝!”</p>
“王上,臣有本奏。”</p>
农部大员上前一步,拜了拜,呈上奏疏:</p>
“燕州田亩约合四千五百万亩,田地改造急缺大量农具、谷种,现下农官稍有紧缺,请王上,明察。”</p>
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地盘打下来,马上就翻天覆地了,这既意味着几百万人的生存纳入到陆大古的掌控中,也意味着国家管理体系增加新的压力。</p>
“农具方面,已着工部去办,勿虚多虑。”</p>
大古翻开奏疏,将上面书写的情况和他通过锦衣卫情报部门了解到的情报对照,认可地颔首:</p>
“至于,官员人选。”</p>
“陈爱卿。”</p>
“臣在。”</p>
他合上奏疏:</p>
“你们得尽快列个名单才是。”</p>
“诺。”</p>
目前,首届科举筛出的人选,加上陆大古亲手建立的学宫内的工学院学员和农学院学员,是完全足够进一步充实统治框架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