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进在殿内监督着竹简转译、分类收录的同时轻声阅读报纸:</p>
“鸡兔同笼问题。”</p>
“设一笼内共200头、500脚,求,鸡、兔数目几何?”</p>
“解法如下。”</p>
某座村庄门口,两名青年聚精会神地提笔抄录,他们不是工人,工厂招人有限,也不是学生,过了年龄公学不收,但他们村里有工人,大家伙凑钱雇佣工人当老师,给他们讲课,教认字识数,谋求进路,方便将来自己或者后辈人参加科举。</p>
有上进心的人都被考试当官的前景吸引了。</p>
“临江仙,作者:佚名。”</p>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p>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p>
“彩!”</p>
一位青年感叹:</p>
“这个叫佚名的人怎么这么有才,什么都会写。”</p>
更远方的工地。</p>
工人们聚在一起听一位老资格工人读报,那人翘着二郎腿,读道:</p>
“父子扛酒一坛,因路滑打碎,其父大怒,其子伏地大饮,抬头向父曰:”</p>
“难道你还要等菜吗?”</p>
““哈哈哈哈!———””</p>
周围人哄笑。</p>
笑声飘远,随风,向北,飘到与赵魏国境相邻的河边,年轻的工人对着流水有感而发,吹奏长萧,同乡的工友用各自的乐器为他伴奏,悠扬的曲调缓缓荡开。</p>
“肖师傅。”</p>
几乎紧挨着赵魏国界的工地上,青年畏畏缩缩、满眼期冀地问工头:</p>
“这地方还招人吗?”</p>
“招啊,怎么不招?”</p>
这个似乎不是本地人的临时搬运工是半个月前招来的。</p>
每每吃饭都吃得特别快,干活也利索。</p>
只是衣服破了些,发了工钱也不肯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