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耕与战(2 / 3)

演变战役 力量焊接 1688 字 9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接着有伙伴清了清嗓子,唱道:</p>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p>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p>

又几个跟着起哄唱起来:</p>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p>

““十里荷~塘——嗬十里果~香!——””</p>

他们边唱边干,手上多了几分力气。</p>

这样的歌谣在民间的传唱度还在升高,它以悠扬简朴,容易记忆的曲调为人们所喜爱,在那些投稿登报的文人口中,这类歌谣被统称为白话歌,被视为白话文运动的一部分———汉王陆古提出,现行的文章(文言文),本质上是古人的口语摘要,和受限于文字载体的精简记录,但随着时间推移,文章和口语越离越远,纸张既多,更应该顺应变化,修改文体,不须古典之语,以“切实明透,使人一目了然”为总纲,再开一系属于平民大众的文学,让凡是识字的人,都能看得懂。</p>

在此基础上,陆大古直接借用了后世的八大主张:</p>

一曰:需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需讲求文法;四曰:不无病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p>

如是,加上大古组织人手推波助澜。</p>

民间涌现了大批讲民族大义,讲家国情怀的通俗文学。</p>

通俗文学又反过来刺激民众识字识数的需要,和其他诸多布置一起,向着陆大古期望的方向迈进———他希望此次任务结束的时候,民众的识字率能过50%的门槛。</p>

“嗤。”</p>

至于这些青壮正在挖掘的渠道。</p>

和文化启蒙一样,是他赠给民众的礼物:</p>

无论后代皇帝如何变化,这些水利设施都带不走。</p>

它们可以一直起到疏通水流、防洪抗旱、帮助灌溉的效果。</p>

陆大古称王数载,统御十数载,未曾大修宫殿,亦未曾大修皇陵,过半的税收都是用在了民生、教育和水利工程等事项上。</p>

他发动各地方民众修缮他们家乡的工程,拨调炸药产能,建堤防922公里,疏浚大小河道201公里,闸坝涵洞23座,在现有的约1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大古的规划建设显著减少了洪涝灾害影响,干旱时期,也减少了民众的损失。</p>

古代种地是很看老天爷脸色的,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某地方天灾导致某种作物大量减产的新闻也并不罕见。</p>

而天灾一直都有。</p>

历朝历代末期天灾人祸看上去特别多,很大程度上其实是朝廷过于衰弱,无力管控地方,顾不上祂的子民了。</p>

他正在全力减少必然到来的王朝不断衰弱对民众的危害.....至少少死些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