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卫兵打着哆嗦搓了搓穿上露指羊毛手套的双手,另一个用火折子点燃煤炉,再拿着火钳给他们取暖用的煤炉添煤。</p>
在火柴推广以前,炎华大地上的人们在钻木取火、打火石和利用聚光生热原理铜镜引火之外,用得就是这种古代版打火机:</p>
它外表不过一枚小巧的竹筒,内部则卷着植物纤维、硝粉、硫磺等物质,在使用前,需要先点燃它,然后将明火吹灭,让其保持在阴燃状态,接着用钻出小孔的盖子盖上竹筒,由于缺氧,筒内物质就会保持在半燃不燃的状态,等需要用火时,开盖,用力一吹,得到足够氧气的火星就会燃起。</p>
还有种古代版打火机,名曰“火镰”。</p>
它由火石、火绒和火钢三部分组成。</p>
火石通常指燧石,也可用鹅卵石代替;火绒就是艾蒿的嫩叶,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春夏末期将其叶片采摘凉干或阴干后用手揉成絮状即可使用;火钢则是经热处理成镰刀形状,作为火镰主件的普通钢条。</p>
直到被火柴和打火机取代以前,火镰都是大众化的方便物什,某位五毒俱全张姓大军阀还给它做了首名为《闪电》的打油诗:</p>
忽看空中一火镰,疑似玉皇要抽烟。</p>
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镰。</p>
“老张头。”</p>
一名年纪稍小的士兵问老兵要烟杆:</p>
“你的烟给我整两口。”</p>
“去!”</p>
老兵一撇嘴,打掉他伸出的手,护住烟杆:</p>
“要抽自己卖去。”</p>
“小气。”</p>
他嘟囔着,揣手,往外看去。</p>
红砖灰瓦建设的房屋正被围墙圈起,墙高近四米,那些房屋则有两三层高,围绕内里用于跑圈训练的操场而建,上千名士兵都居住在这占地几千平米的营区内,营区大院外有田地和猪舍,由士兵们定期轮班照顾。</p>
像这样的大院,汉国各地方还有很多。</p>
士兵拿起用煤炉稍微热了热的馒头用力啃起来,他刚吃过午饭,但幼年时的饥饿记忆仍未远去,所以他很难吃饱,匮乏带来的恐慌始终纠缠着他的胃。</p>
这对富裕人家来说大概挺难理解:</p>
“穷怕了”从来不止是句戏言,就像那场蔓延全球的病毒/大流行之后,很多以前花钱大手大脚的人都有了储蓄习惯,真正经历过困难时期的人,往往会被困难时期遗留的各种习惯困扰一生。</p>
在这个时代,无限军官陆大古到来以前,普通人家想稳定地吃上饭,难度不亚于现代人中彩票,更可怕的是这彩票公布用的还是录播,摇出中奖号两小时以后公布。</p>
士兵的童年面临的状况是,全家人竭尽全力才能求得每日两餐,饿不死,但也吃不饱,他们每天要面对繁重的劳作,苦熬的劳役、耕作把他二十多岁的父母折磨得早衰,看上去比后世许多中年人更老,他们饭量要求大,可饭里又少油水,饿得快,哪怕把胃填到嗓子眼,没一会儿照样饿得不行。</p>
于是他们早早地睡觉,和其他平民人家一样。</p>
一天必须有一半时间休息才有力气劳动。</p>
再者睡着就暂时不会受饥寒交迫的困扰了。</p>
至于是否会在饥饿和寒冷的困扰中一觉不醒,那不在他们的考虑当中。</p>
光是生存就耗尽全力,他们根本没有余力思考其他。</p>
“神君保佑。”</p>
所以这会儿啃着馒头的士兵念叨起来,向天边汉王宫的方向,遥遥地拜了拜,说:</p>
“神君保佑。”</p>
而这会儿,他们口中那位中神君在做什么呢?</p>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汉王宫乾清宫殿内,着龙纹玄色衮服的男人照例坐在桌边,处理公文,乌黑的眼眸沉静地扫视一篇篇奏疏,提笔写下字迹沉雄朴茂法度森严的批示。</p>
关乎国家系统运行的指派和调动经他之手,顺畅地推进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