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尾声(一)(3 / 3)

演变战役 力量焊接 2837 字 9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终于意识到眼前的大进无比严肃和认真,理解了她的意思,陆大古也有些控制不住,他沉默少许,然后用力深呼吸,最后提醒道:</p>

“无限军官,不是良人。”</p>

无限空间给予了军官漫长的岁月和无限的可能性,而随着这份可能性而来的,是进化,进化,无限的进化,斗争,斗争,无限的斗争。</p>

跟不上进化和斗争的,都要毁灭。</p>

“我害怕将来有一天,没办法保护你。”</p>

“无限空间给我们的时间也太长,我怕我背叛你。”</p>

“你会这么说,就说明你不会。”</p>

“我也没有那么柔弱。”</p>

她用额头用力撞上他的胸口,有些沉闷的声音传入耳中:</p>

“大不了,我陪着你一直走下去,跟着你一起践行你要做的事。”</p>

夜再次静下来。</p>

许久。</p>

“.....好,我们一起。”</p>

他选择了回应,搂紧怀中的同伴。</p>

在之后的岁月里,这份羁绊会成为推动他前进的动力之一,在本次任务位面结束后,他会给出最终的、完整的“答复”。</p>

接着,这场进入尾声的青铜时代任务开始加速。</p>

作为先人,陆大古决心为后人留下足够挥霍的家底。</p>

总体战略分五个部分。</p>

一,继续扩大稳固汉国内部的工业系统,拔升产能。</p>

当工业系统成为“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一日不可无焉”的时候,无论后代统治者究竟有多蠢,真敢昏了头开倒车,下面的人自然会帮他“易溶于水”。</p>

二,继续全力推动农业改革和作物改良实验。</p>

现在的作物,尤其是水稻亩产最高仅600斤,这在陆大古看来是完全不够的,必须有更多粮食去喂饱更多张嘴,才能支撑更多人离开土地投入工商业。</p>

三,向南开发土地。</p>

公元前200多年的此时,后世的江南水乡还是片瘴气丛生之地,确切地说,是气候湿热导致蚊虫病菌较多,加之原始森林中无人处理的动植物腐烂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在古代,那片名为岭南的区域荒无人烟、缺少开发,曾被当作犯人流放的地点。</p>

而陆大古希望提前将南方的土地潜力开发出来,很可惜地,不像后世有那么多土木工程学子可供派遣——穿越前,大古见过不少学土木的毕业生被派遣到人迹罕至的区域。</p>

搁古代,这叫发配。</p>

在这里,他得自己想办法挪人过去。</p>

四,夺取更多人口。</p>

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开发程度少的地方是真的需要拿命去填,他打算和开发东北一样,先就近从北方草原抓人。</p>

然后是东边还不知道有没有建起国家的瀛洲和南边的百越,或者更南边。</p>

五,对外探索。</p>

不仅是为了积累航海技术、攫取东瀛人口,也是为了拿到些许海外的作物原始种,这个时代许多作物产量其实还很低,比如玉米,此时又瘦又小,杆子上的玉米排数也少,真正演化到和后世人印象相仿的“大玉米棒子”,应该到大约唐宋时期,正是美洲大陆的玛雅文明巅峰期。</p>

据陆大古所知,一个文明的兴起至少需要一种主粮作物与一种豆类。</p>

此时的美洲文明靠着“丐版”玉米和凑合能算个豆子的小扁豆和四季豆,应该是勉强点齐了农业文明前置条件,建起了城市和村落,他对玛雅文明的兴起和结束时间记不太清,只觉得应该还在发展。</p>

有可能的话,他想拿到玉米,顺便跟土著文明搭上线,为后人殖民,将玛雅人同化为汉人埋伏笔。</p>

敲定了大方略,剩下的就是执行。</p>

陆大古以充沛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p>

依靠加点拥有两倍于常人的体能基础值并常年锻炼的他表现出无限的精力,冬季刚刚结束,如火如荼的农业改革继续强推,主要是针对并入汉国不久的宋楚两地,当地人民刚得到喘息之机,不适合马上改撒种为精耕细作,上半年,他只大量输给当地汉国已有的较高产量种子,下半年夏收以后,才开始个别地方试点,引导利用民众追求更好的生活的需要。</p>

然后不出所料地,人口高速增长期顺利持续,在他来到本历史线的第二十一年,大量适龄青年婚配,全年净增长人口105万,这还是宋楚两地拖了出生率后腿。</p>

这为工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p>

第二十二年,净增长人口112万,汉国人口顺利迈近3300万,铁产量飞跃式增长,来到4700万斤,多条主要铁路线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加速修建。</p>

也是这一年,本历史线第一支远洋船队组建完毕。</p>

依然是木船,蒸汽轮船的科技树尚远。</p>

这支船队由总共120艘船组成。</p>

而组建船队的名义是:</p>

“科学考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