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知红利(3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他提前抄出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那他以后就没有去再次实验自己已经知道的内容的动机,那么研究可能就不会发生,摘抄也会随之立刻变成不可能。这是个悖论。</p>

这种摘抄好像仅仅能有效用于知识剽窃,发明者本人好像完全吃不到自己的成果。这种状况毫无疑问会压死以研究为主要支柱的该组织,使得该组织根本无从树立。</p>

于是,另外的研究结构诞生了。研究员会提前交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之后就可以根据研究成果上所标记的日期获得外出研究的假期。这个假期必然成立,否则研究员自己根本就抄不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因此,钻研究假期必然成立的空子的人并不能把假期延长得太长,否则无法审批通过的那种研究假期也无法被抄到。</p>

连监察都省了,管理机构甚至可以通过分级假期时长的限制来套出高级的技术突破,非常好用。</p>

不过这真的可以省去监察的麻烦吗?</p>

显然没有监察的代价也是必须承受的。递交上来的假期申请一般都很有规律,每个人都会卡在自己研究所能卡到的最长的假期。没蒙对的都会被跳过,每个会预知的研究人员都能够毫无疑问地得到自己蒙对的版本。</p>

当然,这些还有一个前提,审批者尽职尽责。否则甚至不需要任何时间,明显钻空子的申请会潮水一般的涌向这里,给试图直接预知获得审批是否通过的那位带来代价。</p>

预知在这方面还是挺能量守恒的。不能所有人都用预知来试图跳过一些什么。</p>

也正因此,这个职位也是分开的。给申请假期者开绿灯的人确实是用预知来开的,主要是为了避免一些科研成果因为他们人工审查的效率太低导致甚至没有出现就消失了,而审查者则是在审查通过之后还在进行审查。</p>

但这时候,审查的意义就出现问题了。原因很简单,审查通过的概率是百分之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