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无记忆分身模拟本意更多是在模拟镜中人创始人之前的做法,试图在残存的条件中寻找一些蛛丝马迹。这场实验一直没什么进展,直到之前的意外收获。</p>
镜中人会受到干扰,本质上就是相关性孤立,导致抗干扰能力太差引起的。而过于简单的相关性也不能影响对干扰的抗性。多年的实验最终都没能在让分身免疫干扰的研究上有什么进展。他们依然对于特制镜中人的抗干扰机制一头雾水。</p>
而就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在一次非常普通的劝退行为之后,他们突然瞥见了他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答案。</p>
就像二维如何跨过一条线最简洁快速的方法就是从三维跨过去,他们一直以来求而不得的答案就在刚才一闪而逝。</p>
观察者察觉到了这一点,激烈的反应引起幽灵的注意,他立刻受到了控制中心的支持,保住一命。</p>
想要借用相关性抗干扰并不复杂,一向不是依赖高度复杂的相关性网络完成的。诚然,高度复杂的相关性网络是有效果的,毕竟如果相关性相连的部分如果不全在干扰范围内,多少还是会提供抗性的,但都不够干脆。</p>
对他们而言,这是植物找到了土壤,他们终于不必再为了不被卷走而无差别地伸长枝干来寻找解决办法了。他们开始可以扎根了。</p>
一切至此,算不算好事其实还未定论。一切是否匹配还另说。这个突破并不能改变这所有分身们的命运,他们毫无疑问还是会被幽灵吞噬为相互影响的乱葬岗的一部分,而不会被当作真正的活人。毕竟他们占据着候选人合法位置的一部分,他们不会被保留。</p>
这个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的是答案究竟是什么。他们一直在模拟寻找的答案,当年镜中人的创始人最终究竟选择了怎样的道路,让其不惜确实走向了死亡。</p>
当年,那个创始人对于留存于此并不留恋。偶然的发现令他改变了研究方向,那创始人利用自己的死亡点火,以特制的镜中人作为驱动框架,使其被推入人工轮回,干脆远离了这个世界,去往了遥远无关的外界。</p>
他去哪并不紧要,关键是他怎么去的,怎么构建出抗干扰的架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