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暖阳晴好。</p>
邵韵诗临窗靠坐,拿着当日的申报,面色沉重。</p>
喜妹端了茶来,见此,疑惑道:“怎么了,今儿的报纸不好看?”</p>
邵韵诗摇头,“战事一触即发,这一战怕是无可避免。”</p>
“这么严重了?!”喜妹放下托盘,忙忙地奔到小姐身边,凑头往报纸上瞧。</p>
邵韵诗索性将报纸递给了她。</p>
喜妹下意识地接了报纸,才知道自己做了蠢事,“我认识不了几个字,还是小姐给我说说吧。”</p>
晓冬对外头的事甚是了解,直接接过话茬,“我听说,沪上那边,同倭兵对峙的十分紧张,各个街道港口都戒严了。”</p>
“戒严了?也不知布一叔怎么样了?”喜妹担心道。</p>
“亏的布一叔去的早,不然且进不去租界呢。”晓冬皱眉,“不过,这要出来,怕是有些困难了。”</p>
“倭兵和沪上驻军剑拔弩张的,这一仗不好说呀。”邵韵诗断言。</p>
这话叫喜妹吓了一跳,“啊!这么严重,老夫人可还在那呢。”</p>
她口中的老夫人,指的是闫家的老姑奶奶。</p>
喜妹的娘是闫老夫人的陪嫁丫头,喜妹实际上算闫家人。</p>
“什么!”邵韵诗大惊之下,人都站了起来。</p>
晓冬也一把拉住了喜妹,“你把话说清楚。”</p>
喜妹说漏了嘴,垂着脑袋,无所适从。</p>
邵韵诗缓了缓神,皱眉看向喜妹,“老姑奶奶不是答应我,今年不去沪上的吗,怎么回事?”</p>
倭人陈兵沪上的吴淞地区,局势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p>
邵韵诗便是因为这个,才提前回的扬城,不然,此时还在苏城陪着老姑奶奶做针线呢。</p>
如今,知道老姑奶奶居然不在苏城,心里那是火烧火燎的。</p>
她语气严厉,喜妹有些害怕地背着身体,躲一边去了。</p>
她这样,叫邵韵诗气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