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妹则欢喜多些,到底她还是念着小金铃和百二娘的。</p>
邵韵诗见俩丫头沉静下来,默着脸,吩咐道:“现在,咱们最要紧的是弄清楚,百家人这一早都干什么去了?”</p>
“是呀,这一早,他们家人都干什么去了?”说到这,喜妹有些失望了,“我早起去厨房拿早饭,还看见百二娘的。”</p>
早上提早饭,晓冬是后追上喜妹的。</p>
且,后来用过早饭,也是她送的餐具,喜妹则留下守门。</p>
邵韵诗拿眼看向晓冬。</p>
晓冬想了想,回道:“我是后去的,那时候就觉得百二娘有些匆忙,好似要赶着出门的样子。”</p>
“她赶着出门?”邵韵诗奇怪了。</p>
百二娘在扬州没亲眷,一直待在槐园,很少外出。</p>
所以,邵韵诗很奇怪,能有什么事,叫她都不请假,就匆忙出门。</p>
喜妹也跟着皱眉道:“我去厨房看看,这会子都该用午餐了,这是正事,百二娘绝对不敢拖延的。”</p>
“你去看看,也好。”邵韵诗想了想,又叮嘱道:“见了人,你先什么都别说,明白吗。”</p>
“什么都别说?”喜妹疑惑地看向小姐。</p>
晓冬嘴快,直接道:“小姐的意思,就是叫你听听百二娘可有什么说道。”</p>
“嗯,就是这个意思。”邵韵诗直接给出了应答,“不然,你什么都问了,百二娘即使一时半会的回答不好,可到了我跟前,也能对答出来了。”</p>
这么复杂,喜妹有些黯然地点了头,她打心里还是信百二娘的。</p>
晓冬瞅着喜妹出了屋子,便冷笑道:“这就是个傻的,涉及到自家人,百二娘难道还能忠心到哪里去?”</p>
邵韵诗倒没什么失望的情绪,淡淡地点了点头,“喜妹这样也好,想得少,活得就快乐许多。”</p>
晓冬则不认为,反驳道:“她这样跟在师姐身边,倒能过一日了一日。可她总归要嫁人吧,一旦她一个人应对日子,岂不是要被人卖了,还替人家数钱。”</p>
“喜妹重情信义,应该说文家人都如此。”邵韵诗想起远在苏州的文妈妈一家,暗自叹息,喜妹这样真得没关系吗?</p>
晓冬也想起了和蔼的文妈妈,叹气无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