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从春和殿出来后,直接出宫而去。 他现在早就不在皇宫里住了,袭封曹国公爵位后,在京师就有了自己的大宅子。 然而出了皇宫之后,李景隆并没有直接回家,也没有去他现在就职的左军都督府。 而是直奔燕王府。 就像是朱允炆仰慕他一般,他也仰慕自小和他一起长大的朱棣。 刚才和朱允炆的谈话,他怎么可能听不出其中的意思。 朱允炆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他站队支持。 李景隆当然不会直接回绝,只是给朱允炆一种好像自己已经答应的错觉。 朱允炆不知道的是,早就在几天前,姚广孝代表朱棣,就已经找李景隆深谈过了。 谈话的内容不得而知,但就从现在的行动来看,其中意味已经相当明显了。 就在李景隆抵达燕王府的时候。 晋王府中。 晋王朱棡把长子朱济熺叫来,问道:“最近跟你大哥,可有联系?” 朱济熺有些懵,问道;“父王,你是说哪个大哥呢。” “混账东西,这大明,能够当你大哥的,还能是谁。”朱棡呵斥说道。 朱济熺遭到训斥,连忙回忆,而后说道:“父王,你是说秦淮河畔茶楼那个东家,朱英吗。” “目无尊长,你大哥名讳,也是你有资格喊的?”朱棡气极,要不是隔得远,他都想一脚踹在朱济熺身上了。 “可是,大哥的身份,已经确定了吗。皇爷爷都还没接入宫中呢。”朱济熺被父王眼睛一瞪,下意识的后退一步。 父王爆脾气,打人那可不会开玩笑的。 今年才十三岁的弟弟朱济烨,因为太过于顽皮,今年年初的时候,被父王一鞭子打在身上,皮开肉绽,足足在床上躺了半月。 “孝陵的时候出来,你大哥的身份,在你皇爷爷那里,就已经得到证实了。之所以还没进宫,只是因为你大哥势单力薄了些。” “不过你大哥倒是好样的,对我这个三叔,可是相当不错。” 朱棡解释了一番后,最后笑着说道。 朱济熺眼睛一亮,问道:“难不成父王担任平倭西路主帅,就是大哥帮忙的吗。” 朱棡有些得意,说道:“这是当然,不然你父王我,藩地在山西,没有父皇特许,怎么可能去沿海那边平倭。” “想来这其实就是你大哥的安排,这是给我机会,让我可以在你四叔面前,一雪前耻。” 说完后,朱棡又嘱咐道:“你爹我过几日就要出征了,你小子别想着回藩地,在京师里好好待着,尤其是多多去你大哥那边,亲近亲近。” “这大明天下,不出意外的话,就是你大哥掌管了。” 朱济熺闻言,顿时明白父王的意思,连忙说道:“父王放心,孩儿必定唯大哥马首是瞻。” 朱棡满意的点点头,脸上带着些许的潮红,而后说道:“你这个做弟弟的,第一次去你大哥家里,也得带些好东西去。” “正好你大哥帮了我大忙,到时候你从府里,挑选十匹上好的战马,送与你大哥去。” 朱济熺连忙回道:“孩儿明白。” 朱棡口中所说的战马,可不是普通良马能比的,尤其是被朱棡从山西带到京师来的,哪怕不是千里挑一,也是百里挑一,极为难得。 朱棡之所以选择送马,也是看到在朱英麾下的一些人员,在京师无马可用的情况。 ..... 大明皇宫,春和殿。 “先生,有了表哥的支持,想来我等的力量,又要多上不少。” 李景隆走后,朱允炆笑着对黄子澄说道。 “曹国公和殿下自小一起长大,这等浓厚的兄弟之情,曹国公自然是会选择站在殿下这边。” 黄子澄说完后,又道:“只是单凭曹国公,恐怕还是不够。就臣看来,长孙殿下目前还未被陛下公布,而在群臣的眼中,殿下依然还是太孙。” “便是如此,臣觉得殿下当主动出击,争取群臣对殿下的支持。” 朱允炆听完,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问道:“那么我该如何获得群臣的支持呢。” 黄子澄胸有成竹的说道:“这个殿下不必担心,臣已经联系了刘三吾,方孝孺两位儒学大家。” “殿下莫要小看此二人,方孝孺虽然没有官职在身,但在儒家名声颇响。刘三吾更不用多说,和臣一同在翰林院,隐约间更是文人领袖。” “殿下若是能够得到这二人的支持,在朝堂之上,其他群臣也定然会支持殿下。” “殿下被册封太孙的事情,也是陛下当真众多大臣的面,亲口说出,哪怕是想改,也会顾忌一些影响,这里便是殿下的机会。” 听到黄子澄的讲述,朱允炆顿时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只是有些犹豫的问道:“便是众多大臣支持我,皇爷爷若是执意不选我,又该当如何。” 黄子澄无奈的解释道:“殿下,关于陛下的选择,不是文武大臣谁能左右得了的,便是陛下执意如此,我等也只能安心接受,没有办法可想。” “而现在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尽量得到更多大臣的支持,这样殿下在陛下的面前,才能有机会可言。” 黄子澄只是一个文人,就现在的大明局势,陛下至高无上,一手遮天。 无论是错的,还是对的,这朝堂上的大臣,又有什么敢争执的。 更别说现在的朝堂,根本就没有党派这个概念,在锦衣卫的监视下,陛下的威严下。 结党营私? 呵呵,有多少杀多少,杀光了换一批就是。 能够从大明建国初,直到现在洪武二十五年,还能站在朝堂上的,那就是其他大臣崇拜的对象。 “可是,我跟方孝孺,刘三吾并不熟悉,他们会支持我吗。”朱允炆有些不自信的问道。 黄子澄明白朱允炆的意思,这个支持,并不是说现在的支持。 而是将来在皇位面临选择的时候,还会不会支持发言。 黄子澄说道:“殿下或许不知道,当初陛下询问群臣的时候,本意是想选择燕王殿下,唯有刘三吾站出来,力挺殿下,陛下心中权衡之后,这才选择殿下。” “果真如此。”朱允炆有些欣喜的问道。 “臣如何敢欺瞒殿下,确实如此。”黄子澄斩钉截铁的说道。 听到这话,朱允炆顿时就放心下来,随手说道:“希直先生似乎现在并不在京师。” 黄子澄说道:“殿下不知,现在他已经到达京师了,就住秦淮河畔那边呢。” “殿下莫急,待臣明日去寻刘三吾,方孝孺,然后安排时日让他们拜见殿下。只是皇宫重地,到时候可能要请殿下移步出宫才行。” 朱允炆点点头,说道:“那就一切拜托先生了。” “请殿下放心。” 黄子澄面色坚毅的回道。 只是现在这一刻,他的心中五味杂陈。 刘三吾之所以坚定的支持朱允炆,那是因为世嫡之子,子殁孙承,适统礼也。 然而朱雄英若是身份证实,才是真正的皇嫡长孙,到时候刘三吾等人,还会支持朱允炆吗。 这个黄子澄说不清楚,他是殿下心腹,肯定会支持殿下。 若他不是,他也不好说。 这话他当然不能说出来,太过于消磨殿下意志,到时候就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 天界寺,某荒废的藏经阁。 姚广孝坐在院子里看书。 别的不说,这里也算是风景秀丽,气息温和。加上暖暖的阳光,最是让人舒适。 现在的大明快七月了,天气不算冷,但对于姚广孝这样的老人来说,在太阳下的热度,是刚刚好。 院子后面的藏经阁,两名锦衣卫还在不断收拾。 毕竟是天界寺的藏经阁,哪怕是荒废的,也有七八间屋子,前后两进院落。 不是一天就能全部收拾完的。 两名锦衣卫看似有监禁姚广孝的嫌疑,但若是真缺了这两名锦衣卫,姚广孝一个人也难以生活。 毕竟挑水,劈柴,生火做饭,打扫房屋这样的琐事看起来简单,但也不是姚广孝一个五十七岁的老人能够搞定的。 单单挑水几里地,就让姚广孝难搞了。 而坐在院子里的姚广孝,似乎真的就这么安定了下来。 然而真是如此吗? 姚广孝早年曾游览嵩山寺,相士袁珙对他道:你是个奇特的僧人!眼眶是三角形,如同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杀戮,是刘秉忠一样的人! 刘秉忠被称为蒙元帝国的设计师,他不仅辅佐忽必烈继位,而且确立了蒙元的国号以及体制,修建了蒙元大都和上都,制定了官员朝见皇帝的礼仪和官服等要求。 所以当时姚广孝大喜。 “好个袁珙,贫僧寻觅心中主公,原本以为是燕王殿下,没成想竟是长孙殿下,左右都是你说得准。” 院子里看书的姚广孝,心思根本就没在书上,而是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规划。 或许会有人想,为什么姚广孝没有选择朱允炆。 其实姚广孝最初的想法,就是辅佐太子朱标,毕竟那个时候,太子朱标地位稳固无比,根本无人可以抗衡。 可惜并未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况且朱标身边文臣武将云集,他一个无名和尚,连和太子朱标单独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到了天界寺,观察诸多藩王后,这才选择了燕王朱棣。 或许还有疑问,为什么姚广孝没有投靠朱允炆。 这当然是时间关系。 首先,姚广孝洪武十五年跟随燕王的时候,洪武十年生的朱允炆才五岁。 谁会去效忠一个五岁的娃娃。 而现在太子朱标薨逝,姚广孝已经跟随燕王朱棣十年了。 这个时候就算是投靠朱允炆,朱允炆他敢要嘛? 这个选择,从来就没在姚广孝的考虑中,或者说想都没想过,即使他不要脸,朱允炆也不是他心中的明主。 朱允炆本身接受儒家教育长大,对于道佛不说排斥,也不会很亲近。投靠过去也不见得会收留姚广孝这个和尚。 姚广孝的能力,在治理内政上,也是很不错的。 曾经朱棣靖难成功后,姚广孝便是负责迁都事宜,一手规划后世紫禁城的布局。 而后在解缙编书失败后又担任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撰官。 尤其是《永乐大典》,这是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最大贡献。 晚年,在明初期佛教渐成颓势之际,又担起护教之责,整理了反排佛的《道余录》,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 毕竟姚广孝去世的时候,已经是永乐十六年,他还干了十六年的文臣。 朱棣征伐蒙古,姚广孝都留在南京,辅佐太子朱高炽监国,又奉命教导当时的太孙朱瞻基。 有姚广孝在京师,京师就乱不起来。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朱高炽之子朱瞻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几乎就是相当于姚广孝的徒弟了。 姚广孝去世的时候,朱瞻基也已经二十岁长大成人了。事实证明,朱瞻基所表现出来的才能,也没让姚广孝失望。 毕竟阴阳家不是兵家。 阴阳二字,便是代表阴的能来,阳的自然也能来。 主要还是作为一手推动整个靖难之役的幕后黑手,更改大明皇室传承,缔造史上第一也是唯一一位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 这个功绩太过于夸张,成就传奇。 所以才会对他有如此的印象,很容易被局限在阴阳家合纵连横这块上。 而忽略了他本身的才学。 “贫僧观长孙殿下,长期游走大明边疆,麾下各族林立,自身文武双全,定有征伐之心。” “大明立国二十五载,国力日渐稳定。陛下突然调集大军平倭,更是出动水师,其中当时受到长孙殿下的影响。” 姚广孝,当然还是那个想证明自己的姚广孝。 当他开始分析朱英的时候,他就发现,朱英此人不简单。看似温文尔雅,有儒家风范,实则对儒家典籍一概不知,反而擅长兵家谋略。 想到这里,姚广孝对锦衣卫喊道:“小哥,贫僧想要看些海外书籍,寺内第一藏经阁便有,有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