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斗,南方系比北方系还强。
南北朝那会儿,北边打烂了,南方系世家还在窝里斗,都没有趁机攻占中原,可想而知南方系内斗多强。
当然,强行划分,不代表这三大系中的任何一系真的有可能融合统一。虽说山东系世家没少互相联姻,但是一旦涉及自身世家利益,出卖对方的也不在少数。
只有关陇系曾真正意义上拧成一股绳,数次改朝换代。其他的两大系世家,基本上都是被动接受统一。
五姓七望的说法,不少世家私底下嗤之以鼻。
是故,只能在学术意义上给这些世家划分派系,加以区分。
如果这三大系真的各自拧成一股绳,李智云觉得他自己可能得提刀杀人了。
如同现在,裴矩、杨恭仁、陈叔达、李叔良、杜如晦、薛收,六位政事堂相国,其实是各种意义上的制衡。
裴矩出身闻喜裴氏并州系世家,杨恭仁是弘农杨氏中原系世家,总属于山东系世家。薛收属于山东—并州系世家出身。
陈叔达属于南方系,他是南陈皇室后裔。
杜如晦是关陇系。
李叔良属于皇室,严格点,皇室李家也是关陇系。
以三大类区分而言。
裴矩、杨恭仁、薛收,代表山东系。
杜如晦代表关陇系。
陈叔达代表南方系。
李叔良代表皇室。
不难看出来,山东系占据上风。这也是先帝到李智云的政策,利用山东系打压关陇系。
再以另一种形式区分。
李叔良、陈叔达、裴矩,杨恭仁他们四人都是先帝时代留下的相国。
杜如晦、薛收,属于新进勋贵系,帝系大臣。
第三种,狭小地域划分。
这就是各大系的内部分裂产生的情况。
如裴矩,明面上好像是并州系世家在朝中的领头羊。但实际上,太原王氏的王珪,太原温氏的温彦博等人,根本没有和裴矩联手的打算。
更别说帝系的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