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二章 受降(下)(3 / 3)

一品江山 三戒大师 3256 字 11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在目前的局势下,选第一种的是蠢材,选第二种的是庸才。但第三种,又不是谁都敢选的。因为一个弄不好,就会给大宋做了嫁衣裳。

但高智升没有这层顾虑,因为他所辖的乌蛮三十七部,仍保持着彪悍不驯的特性,不像白族那样,基本被汉化了。所以他笃定不论到什么时候,宋朝人都不会踢开高家的。

他请大宋派遣民政官,表示愿意纳税,实乃一招止血的妙棋。深谙权谋之道的人,能从表象中看到本质,高智升已经发现,其实宋朝人后来的一系列举动,看似坑了段家。但实际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们真正要削弱的是高家。

这不难理解,维持三家均势,无外乎‘损有余而补不足’罢了。高家自然不能任由宋朝损下去,可跟大宋对抗只能让人从中渔利,所以高智升干脆,让滇东真正变成宋朝的一部分……至少在宋人看来,是这样的……宋人自然没理由算计高家了。

而且宋朝官员成了滇东的民政官,为了自己的政绩考虑,自然会不遗余力的向朝廷要资源,发挥聪明才智来建设滇东。将来官员们高升,面貌一新的滇东却不会走!

‘高家不愧是做百年老店的,好一手借鸡下蛋。’陈恪暗暗赞叹,心道:‘这高智升实乃一代人杰,不过那杨世铎也不差,要是杨义贞能亲之信之,将来两家的龙争虎斗可就热闹了。’

“没问题,相国忠心可嘉,下官一定尽力帮你争取!”回过神来,他朝高智升举杯笑道。

“多谢大人!”高智升面露欢欣,举杯一饮而尽道:“听闻大人计划修通从大理到广西的水路?”

“六万张嘴要吃饭,也不能总靠相国接济啊。”陈恪笑着点头道:“还是快快修好通路正办。”

“唉,大人又见外了。”高智升一脸不悦道:“有我高家一口干的,就不会让大军吃稀的。”

“知道高家忠诚慷慨。”陈恪面现感激道:“但是大理山多地少,平时还好说,一旦遇上灾年,老百姓都吃不饱,哪还有力气奉养军队?修通了这条水道,不只能给大军补给,还能运来内地的粮食,运出大理的特产,对滇东也是意义重大啊。”

“让大人这么一说,这条运河是非修不可了!”高智升重重点头道:“大工程需要民夫,滇东多了没有,十万八万的壮丁还是抽得出!大人若有需要,只管说一声,咱们自带干粮!”

“多谢相国!”陈恪心头升起一丝明悟,这高家家主就像变色龙一样,总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出最佳的生存策略。

高家有这样的人领着,谁也整不倒。

-------------------------分割-----------------------

明天早起写,争取上午更一章。(已经更换域名为)

{www.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