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华军体系内,协防师的兵力已经是超过了正规师的兵力,而且在可见的未来中。协防师的增长速度依旧会大大超过正规军,因此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发出协防师的战斗力,就成为了林哲需要考虑的问题。
协防师兵力增加快速超过正规师,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正规军的一个普通线列步兵至少需要训练师三个月,同时还需要给他配发一支米尼步枪,这里面的时间、金钱花销大了去。
而且还受到林德机器厂的武器产量影响。林德机器厂如今不过月产一千多支步枪的产量,满打满算一年也不过一万多支步枪产量而已。而这个产量不仅仅要武装新扩编的部队,同时也得补充现有部队的战斗损耗。
多方面的因素就制约了中华军不是想要扩充多少正规军就能够扩充多少正规军的。
相对而言。协防师扩充起来就要简单的多,不需要发军饷,不需要配发多先进的武器,需要消耗的主要就是大量军粮了。
这些军饷也许对于太平天国或者清廷来很难承受,但是对于占据了苏南和浙北这些粮仓之地的中华帝国来,区区粮食不成问题。
就算是一时间抓不到俘虏没有兵源,但是也可以直接在战区里募兵,也不用多高的要求,只要是青壮就行,有大量活不下去的青壮仅仅是为了口吃的就会加入协防军。
在镇江整编了协防军,补充了正规军后,林哲留下第三师以及第三协防师、第十协防师驻防镇江、丹阳、常州一带,防备长江北岸的由李鸿章统帅的清军江北大营的清军。
而他自己则是带着第一师、第五师、第二骑兵团以及多个协防师部队在三月二十八号离开镇江,在长江上的海军舰队的掩护下,沿江直奔南京而去。
于此同时,林安飞统帅的第二步兵师也是夺回了句容后,再一次北进天京。
东、南两面同时进军,中华军前往天京的部队里由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二骑兵团四部相加约两万八千人,另外有第一协防师、第二协防师等八个协防师约三万五千人,还有海军大小战舰近十五艘,将士两千余人,三者相加,总兵力约六万五千人。
比之前进攻镇江的时候,总兵力还要更多一些!
而此时,天京城内太平军守军不多四万多,连五万都不到,面对来势汹汹的中华军,石达开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是留下来顽抗?
还是主动放弃天京,然后带着太平天国仅剩的数万精锐兵力西进?(未完待续……)</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