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和江淮新军的小规模骑兵交战中,虽然也是胜多败少。战损比往往有一比二,但是今天上午的一战里,战损比却是出身了大幅度上升,达到了一比五以上。
这个数据就让王吕云更加重视左`轮手枪的作用了!
今天出战之前,他甚至还特地请求了施清瑄配合,把那些配属给军官们的1855年型军官手枪都是临时集合了起来,好让自家的骑兵做到一人双枪。
目前中华军的骑兵里,标准准备是一柄弯式马刀,这种马刀一开始是法军骠骑兵的制式马刀。不过这几年也是根据实战进行了细微的改进,以便更适合中华军骑兵的使用,其中的刀身弯度变小了,重量也有所减轻。由此形成了带有西式骑刀痕迹,但是却是富有中华军骑兵特色的骑刀。
这款被称之为1856年式骑刀的马刀,规定制式为全长九十六厘米。把手有护手,重一点七千克。值得注意的是,这款军刀就和其他冷兵器一样。并不是由林德机器厂或者金陵兵工厂机制生产的,而是军方指定规格和工艺后,下订单由民间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作坊手工或者小型的机器厂打造。
由于生产比较分散,这质量自然是有坏有差,质量最好的乃是镇江的一家私人打铁作坊生产出来的,利用机械动力辅助,加上他们自行锻炼钢材精益求精,所以打造出来的各种军刀质量非常不错,不过质量好的同时也就代表着产量低价格高,从他们这些购买的军刀往往是配属给军官的,普通士兵一般用不上。
大部分骑兵用的还是普通铁匠们打造出来的骑刀!
除了1856年式骑刀外,骑兵还有一杆短枪管的骑兵专用的米尼步枪,然后就是每人还会配属一柄1855年型骑兵专用左`轮手枪。
而在上午一战尝到了左`轮手枪的甜头后,王吕云就是觉得自家骑兵的手枪不够用了,这一场混战下来往往六法子弹打出去还不够用,所以就把配属其他兵种的军官们以及炮兵们的手枪也给抽调了过来,虽然这些配属给军官的手枪在威力上要略逊一些,但好歹也能让骑兵多上六发子弹可以用呢。
这不,现在这些手枪就是体现出来了他们的价值,只见第二骑兵团的骑兵们挥舞着军刀发起冲锋,并用军刀进行第一轮乱战后,一个个就是用另外一只手掏出了挂在马背并,并早已经装填好的手枪。
然后枪口对准了敌军骑兵后就是叩响扳机,枪声响起后,大量的江淮新军的骑兵开始倒下!
看到这一切,李鸿章心中充满了无奈!
上午一战的失败他就已经察觉到了不妥,也是知道己方的骑兵很难打过敌军骑兵,但是现在面对敌军骑兵的突袭,他哪怕是知道自家骑兵不敌,但是也必须把他们派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