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瓜分中亚(3 / 3)

清末枭雄 雨天下雨 3226 字 11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战争,对于十九世纪而言是常态,并不算什么稀奇事。

当林哲做出了做好准备,但是保持克制的决定,也就代表着整个帝国做出了相应的决定。

最先动作的是外务部,他们向俄国驻上海领事馆首先发起了强烈的抗议,抗议俄国人擅自挑起了中俄两国在中亚方向的冲突云云。

俄国人自然也是相应的发来抗议。

于是乎,双方的外交人员就是开始了新一轮的扯皮。

而军事部署方面,军方认为目前派遣到中亚方向的部队数量已经不算少,三万五千人的武装部队对于帝国的后勤维持能力而言,已经是差不多到了极限,再多的话,帝国兵力倒是有,但是送上去也养不活,还不如不送了。

同时,在浩罕省那边,军方依旧保持了高压态势。

在八月份对浩罕城外的俄军发动了一次反攻,歼敌约三百人,俄军看见已经没有拿下浩罕城的希望,而一直待在浩罕城外也不是办法,所以很干脆的退回了塔什干,同时构筑防线防备中华军的进攻。

中华军方面虽然是整体上保持克制,但是帝国也要求军方保证在中亚地区的利益,为了威胁俄国人,驻防新疆伊犁方向的中华军在八月中旬针对俄军的两大据点之一的科帕尔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

不过俄国人在科帕尔的防备甚为严密,中华军并没得到突破的机会。

随后前线的中华军不甘心,又是尝试派遣了一支六千多人部队袭击维尔内,此战战果倒是不小,击毙击伤了至少五百多名俄军士兵,不过俄军很快就派了一支五千多人的部队增援维尔内,所以后来也是没能打下来。

随后俄国人也是尝试派兵进攻中国控制的皮什比克,但是对于这个突出的桥头堡,中华军是构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并且驻防了一整个加强团,俄国人也是没能打下来。

如此基本上也就宣告了从七月到八月,中华军和俄军在中亚方向的一系列大规模战事都没能取得预期效果。

并且经过这一系列的战事后,都受限于补给能力有限的双方军队已经是没有什么能力继续发动大规模进攻了,这打仗是要消耗大量物资的,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就有可能把囤积了好几个月的物资给消耗掉。

于是乎,在双方吵吵闹闹,甚至有可能爆发全面战争的情况这个夏天又是重新归于平静。

双方和以往一样,偶尔还会打一两场中小规模的战争,边境的武装冲突不每一天,但是每个月都会发生。

但是也只局限于此了。(未完待续。)</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