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句容马(3 / 3)

清末枭雄 雨天下雨 4758 字 11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枪支的话。陆军早就开始服役1864年型林德步枪了。这是一款后装线膛击针步枪,并采用的是金属子弹。

同时也是全球首支大规模服役,发射金属子弹的后装线膛击针步枪。

此外陆军早就试验了加特林机枪,只是早期的加特林机枪存在诸多问题,这两年一直在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一直到1866年的时候,才开始小批量服役。

最先装备机枪的并不是皇家陆军,而是近卫军,林哲特地在第一近卫师里设立了一个机枪营。配属了十六门的加特林,当林哲前往观摩演习的时候,这个机枪营的十六门加特林机枪一起射击,把一票随同视察的海陆将领吓了个够呛。这些十六门机枪在射击的时候,火力强度堪比一个步兵团。

而演习刚结束,陆军的人没找上来,反倒是海军的人找上来,然后要给战舰上配属这种机枪。

枪支以外就是火炮了,而陆军的火炮也是没啥好了,前装线膛炮用了这么多年。这下一步自然就是要发展后装线膛炮了。

而后装线膛炮的技术难度相当大,目前来陆军还没有找到可以廉价并大量的服役后装线膛炮的方法,所以只能一拖再拖。

陆军发展中,这几年唯一值得林哲关注的亮点就是马匹的发展了。

经过长达十年的培育,陆军是通过对阿拉伯马、英国纯血马,国内的蒙古马等进行杂`交培育,已经是初步培育出来了适合中国气候,并且各方面素质都可以的马匹。

对马匹的培育中,主要由三大马场进行。

最早建立,规模也最大的是江南的句容马场,其培育的马匹主要是由英国纯血马和阿拉伯杂`交的马种,并没有掺和国内蒙古马的血缘,培育出来的马匹被称之为句容马,特征是身材高大,体型优美,其肩高普遍可达一点五三米,平均体重达到四百五十公斤。

虽然其肩高和体重都是当代军马的平均水平以上,同时对于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是,经过多代培育,句容马在保留了原种马的体型特征的同时,还适应了中国的气候,而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句容马乃是当代中国能够培育出来的最优良马匹,只不过现有的种马数量比较少,同时这种马匹也比较娇贵,伺候起来麻烦不,而且耗费也比较大,一天不吃精心调配的饲料就得调漂。

因此暂时而言,句容马并没有被作为全军的骑兵主力使用,而是作为高级军官的坐骑,传令兵的坐骑使用,此外一些达官贵人也可能会买上一匹,皇室马车的配马也是这种句容马。

全军之中,全员配属句容马的骑兵部队只有一支,即第第一近卫师的师属骑兵团,即近卫第一骑兵团,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骑兵团很多时候都是充当皇家礼仪部队使用,皇帝出行的时候一般都是抽调近卫第一骑兵团护驾。

通过上述也可以看得出来,现在的句容马在帝国内部,主要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打仗的。

不过帝国的骑兵并没有就此放弃句容马,而是把句容马再和蒙古马进行杂`交培育。由设立在蒙古的陆军第一马场,即蒙古伊河马场进行培育,培育出了特有的伊河马,其血统相当复杂,以句容马和蒙古马为主,但是又加上一些哈萨克马等中亚马匹,导致伊河马的血统相当复杂。

伊河马的平均肩高为一米四五,体重在四百公斤左右,纵然其身体素质不如句容马,但是却耐力更胜一筹,同时不仅仅可以用来乘骑,还可以用来驮挽货物,也没有句容马那么娇贵需要精心饲养。

因此在实用性上,伊河马比句容马更适合让轻骑兵使用

而这种伊河马也是被帝国陆军寄予厚望,准备全面普及的马匹,甚至为了推广这种伊河马马,不仅仅是在军队内部进行培育,同时还帮助当地的牧民进行培育,以确保这种军马的数量得到满足。

短短几年里,伊河马的数量就是突破了五千匹之多,尽管这些马匹现在还都是幼马居多,但是有了这个基础后,再通过一些年的大规模繁育,到时候培育出来几十万匹伊河马也不是不可能的。

到了那个时候,帝国的骑兵部队就能够彻底抛弃那些矮小体弱的蒙古马了,真正化身为现代骑兵部队,而不是一群骑着羊驼的古代骑兵。未完待续。

ps:  二合一章节</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