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卡萨布兰卡(上)(2 / 3)

铁十字 月影梧桐 2235 字 11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一直在关注克拉克表情的马斯特心里在想:卡萨布兰卡估计是美国人的登陆重点,不过有一点他没告诉美国人,实际上负责指挥整个卡萨布兰卡防区的是米什利埃海军上将,这事墨菲不清楚,他也乐得装糊涂起码要给自己这边多留一点筹码,什么秘密都让美国人知道了,到时候讨价还价时连一点本钱也没有。

马斯特对美国人即将登陆的地方猜得不算太离谱,海军少将休伊特率领的第34特遣舰队(如果读者对这个名字还有印象的话)将在法属摩洛哥登陆,而巴顿为部队选择的主要登陆地点就位于卡萨布兰卡以北22公里处的费达拉,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两个辅助登陆点。离卡萨布兰卡也不远,一个在北部90公里处的麦赫迪亚,一个在南部200公里处的萨菲。之所以选择卡萨布兰卡是因为这是法属摩洛哥在大西洋沿岸唯一设备良好的大港,法国人知道这个情况,美国人当然也清楚。对作战严重依赖后勤的美军而言,没有得力港口配合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贵国具体的登陆计划是怎么样的?大约何时执行?有多少兵力?在什么地方登陆?需要我们做何种配合?”马斯特如连珠炮一般地提了很多问题,“希望我们提前沟通好,这次可不要再发生类似迪耶普登陆那样的惨剧。”

马克-克拉克的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8月份法国迪耶普战役的惨败导致盟军损失了近5000人,还把对面的德军指挥官蔡茨勒少将送上了陆军总参谋长的宝座。这让他的感觉很糟糕,他直截了当地告诉马斯特:“美国准备派遣一大批部队前来北非,届时我们将得到英国海空军的有力支援,在我们压倒性的力量面前类似于迪耶普这样的情况不会再发生了。而且我相信法国朋友也不会对我们开枪的。”

听到“英国”两个字,马斯特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用严肃的口吻道:“贵国上下可能不理解英法关系已实质上破裂了,其间的恶劣程度比起法德关系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贵国在执行登陆行动中利用英国人的海空军支援是可以的,但如果英国陆军也借机登陆。我不敢保证饱受欺凌的法国部队会不会做出什么不理智的行为来。”

克拉克点点头表示理解:“我们会注意到这个因素并进行调整的,相信绝不会让您这边难做。”

马斯特不知道、墨菲也不知道,克拉克压根就没实话:向奥兰和阿尔及尔两地登陆的舰队共有两支,全部由英**舰组成,指挥官是皇家海军少将哈罗德-巴勒斯爵士。两支舰队从英国一同开出,慢的一队在10月22日启航,快的一队在26日出发,就在美、法双方互相接洽时,两支海军特混舰队均已出发了。上面搭载的登陆部队也不全是美军,而是由英军和美军各九千人组成,并由美国人查尔斯-赖德少将担任司令官。之所以所以采用这种奇特的混合编制,是因为英国人知道北非法军不待见自己,如果能混在美军部队中或许登陆时受到的抵抗与阻碍会小一点。双方另外约定一旦登陆成功则阿尔及尔的所有盟军指挥权由新成立的英国第一集团军司令官肯尼思-安德森中将接管,所以查尔斯-赖德少将担任的这个职务注定是非常短命的。

在火炬行动事前评估中,东路舰队将面临意大利方向的威胁,因此特意加强了护航力量,预计在11月5日晚上同时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后由海军上将安德鲁-坎宁安爵士指挥英国地中海舰队掩护,到时候舰队规模会膨胀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包括各类军需船在内共计250余艘(运输舰约40艘),而皇家海军用于护航和掩护的各类型战舰共达160艘。在坎宁安的心目中,他的舰队实力远远强过意大利人,因此意大利人“如果不想被撕成碎片的话就只能远远观看而无所作为”。这也是美国人明知道法国人不待见英国还要千方百计将英军登陆部队拉进来一样否则英国人就不会卖力提供海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