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城堡(15)(2 / 3)

铁十字 月影梧桐 2431 字 11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有2个步兵师,没有装甲师,哦……有1个意大利装甲师——公羊师,据说战斗力还不错,有将近200辆坦克,一半是4号,一半是3号,可能还有一个营三号突击炮。”蔡茨勒知道元首在担心什么,“这装备水平对意大利人来说已相当不错了。第八集团军整体反坦克火力也不差,前不久刚给过他们130多门50mm反坦克炮。”

虽然蔡茨勒的语气很放松,但霍夫曼对历史上因罗马尼亚部队率先崩溃而导致保卢斯所部灭亡的事记忆犹新,他又招来莫德尔和约德尔,听听他们两人对战场变故的意见,本来还要招呼魏克斯元帅,但为将战术迷惑进行到底,后者昨天已跑去奥廖尔一线坐镇。

莫德尔看了半天地图又认真思考了一番,最后说道:“意大利人的实力肯定比以前强,这毫无疑问!但卡拉奇的位置也很重要,不容有失。俄国人的思路和我们是一样的——进攻南北联结处,我认为可以考虑提前进行战役调整,莱因哈特上将的第4装甲集团军在合围坦波夫南翼后向南转进,去进攻敌中央方面军侧翼,南翼转由北翼第2装甲集团军暂时接手,等魏克斯元帅的东方集团军群到位后,再将坦波夫包围圈交给该集团军群负责。”

根据最初的战役设想,一旦进入围点打援状态,三个装甲集团军是不负责坦波夫包围圈的,那里会由东方集团军群负责围困,装甲集团军的目标是立足于机动优势力争歼灭红军援兵和机动力量,按现在莫德尔的调度,等于不考虑尽快解决坦波夫之敌而提前进入围点打援状态——而且这个援还不是敌人送上们来,还需要第4装甲集团军至少向南推进120公里主动去打。

蔡茨勒和约德尔一头,他们认为这个调整比较符合战役逻辑,如果现在就让曼施坦因元帅的装甲集团军出动去救援卡拉奇方向,那本来与南方集团军群本级针锋相对、由瓦图京指挥的红军西南方面军又该被解放出来——那样牵扯太多。

霍夫曼认真思考了片刻,决定同意该调整方案,出于谨慎起见,指挥部不但通知劳斯上将的第3装甲集团军尽快准备投入战斗,还让胡贝老爹的第6装甲集团军也做好相应准备。

5月26日17时,焦急如焚的列伊捷尔终于等来了明确命令,但上面的文字却让他一喜一悲:喜的是莫斯科终于同意他收拢部队、固守坦波夫,悲的是总参谋部没有批准他提出的,构建双重包围圈实现中央开花的战役设想,也不会有援兵直接前来,西方面军要继续盯上奥廖尔一线,中央方面军机动部队会向西进攻卡拉奇——企图用这种手段迫使德军注意力从坦波夫上面放开,他顿时感觉有些哭笑不得。

电报要求他务必坚守坦波夫三星期,却只言片语都没提到增援,这让他大皱眉头:凭手里现在的实力,别说三周,坚持一周都非常困难。想了片刻之后他决定再拍电报去请求援兵——会哭的孩子有奶喝,他可不相信梅列茨科夫抽不出一兵一卒来。

几乎在同一时间,巴格拉米扬也收到了明确指令,让他以最快速度、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卡拉奇并歼灭意大利部队。

情况果然与朱可夫预料的一致,巴格拉米扬将方面军50万部队分成三部分:右侧用于掩护的部队安排了15万人,但其中大部分都是今年新补充的新兵师,战斗力较低,只有4个师、大约2万出头的部队是从远东调过来的,算是右翼集群核心骨干;投入进攻的突击集群他则准备了超过25万人,拥有第13、70两个步兵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除坦克集团军一直在东线征战外,步兵集团军中大部分师都是远东部队,老兵率超过了70%,甚至有些部队是参加过诺门罕战役的老兵;在突击集群后他又留了10万部队充当预备队,至于该方面军前突的左翼,他已完全交给了瓦图京,认为由西南方面军负责掩护而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