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舅甥相见动人心(3 / 3)

侯门纪事 淼仔 12268 字 11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太子轻叹:“我说了原样最好,劳民伤财大可不必。”张大学士在他的马后,话虽淡,让风卷得一字不少听到,大学士提醒道:“殿下,这是敬重太后。”

太子一想果然如此,对后面处处官府的迎接就没再说话。

消息早就到大同,全城都忙个不停。龙怀城快要脚不沾地,怕出差错,件件亲自查看。

从每个城角的整洁,到城外小镇的道路通畅,一一过目一遍,回家后是太子到达的头天晚上。

他已经两眼熬的赤红,但还是不肯休息,叫上哥哥们,把家里又看了一遍。摆放果品这等归女眷的事情,也挑了又挑。

回房已是深夜,又问妻子:“适才经过王爷住的客居,听到他长吁短叹,是招待上你怠慢了吗?”

国公夫人也是不解:“怎么敢呢?早几天我就说过,王爷有心事,你当时没听进去。”

龙怀城奇怪:“他总算见到儿子,他烦什么?”

国公夫人说着那谁会知道原因,见丈夫满面疲倦,劝他赶紧睡吧:“明天还要起早呢。”

龙怀城抚着忙到滚烫的额头:“不急不急,等我再想想,千古难遇的好事情到咱们家,不能出半点儿差错。”

他这样一说,国公夫人又喜欢上了,笑容春江泛滥似的,不由自主的从嘴角眼角往外面冒出。笑声格格又起:“是啊是啊,父亲今天还在说,从有国公府开始,这是头一回。”

……

老国公的房里,他们也没有睡。老国公大睁着眼睛,笑上一下,收回,又无声地笑了起来。

老国公夫人对着烛光走神,想到了收回来,过上一会儿,又走了神。她眼前看到的,只有一张芙蓉脸面,曾在闺中的袁夫人。

要到京里去了,她神思恍然。

……

北风在清晨的时候依然最冷,但吹不去的是余府尹因期待而火热的心。

大同官员也迎出城外,女眷也在这里。余夫人杜氏坐在轿子里,不时看到丈夫无端发呆,对着官道尽头展露神魂不在的笑,杜氏就又嫉妒又难过的嗤笑一声。

这是哪里跑出来的情种?真是难得。多少年过去了,还想着人家?杜氏酸溜溜,心想等下要多看一眼,看看旧情重逢是什么局面。

官道上鼓乐声遥遥传来时,所有人精神一振,杜氏飞快地只给了丈夫一眼,随后她的眼睛就停留在仪仗上再也收不回来。

她没怎么见过正式仪仗,在京里住的时候按说总有遇上,但长在闺中,眼前的这番盛景只在今天深刻的见到。

……

摇摇曳曳的旗帜,威仪如平地而起的龙卷风。黄旗、青旗、赤旗、黑旗、白旗下面,各有执弓弩的军士威武雄壮。引导的人里,执伞,执瓜,执扇……引出后面马上神情饱满的青年。

这就是皇家风范,让人眩目不已,又不敢仰视。根深蒂固的尊卑观念,促使以梁山王为首,郡王们、官员们…。能出现在这里的人们,在雪地匍伏拜下。

无数声山呼,汇成一道洪流:“臣等拜见太子千岁,千千岁!”

龙家兄弟的心最为激荡,每个人面上流下热泪。因为他们眼尖和过于迫切的心情,居然透过太子繁琐的仪仗看到后面。那后面一样有班剑、立瓜、卧瓜等,红彩画云凤伞也隐隐可见。

那是寿姐儿。龙家兄弟泪流的就更凶,这伞是公主仪仗,只能是加寿的。

太子命起,梁山王请殿下入城,按圣旨上写的,前往辅国公府。太子客气的请王爷和郡王们同行,龙怀城身为主人跟去,余下的龙家兄弟及官员等人静候,下面过来的果然是加寿仪仗。

太子妃在拉萨已露脸面,太子不许她坐在马车里。大红宫衣大红雪衣的加寿,头戴凤冠,金绣鸾凤衣,织金云霞文,神采弈弈,气势已出,女官带马,缓步而行。

在经过众人跪伏面前,对女官示意。女官命起。又命龙二龙三龙六龙七四将军,和没有官职的龙四公子进前。

五个人热泪止不住,在大家的艳羡神情中端庄而起,对着加寿躬下身来。

“舅祖父可好?”加寿殷殷地先行问候,又问伯父们身体可好,小十叔叔可好。

“好。”五个人已忘却怎么回话,只回这一个字,就紧紧闭上嘴,不然怕眼泪流到口中。

城外风雪到,加寿不能由着性子表示她的孝敬,而把别人一起晾在这里。当下即命进城,龙氏兄弟和官员们恭送而去。

杜氏这会儿恭敬的心还来不及,诽谤丈夫的心也就下去。

官员们还不能进去,他们还没有接完人呢。加寿进城以后,后面两面大旗迎风招展,两面都是赫赫名声。一面梁山王府,一面镇南王府。梁山王府旗下三个主人,梁山老王腰板儿挺直,带着一对少年男女在左右。

不用说,一个是萧战,一个是加福。

萧战手中还有一面旗子,小王爷亲手举着,裹在他家大旗的后面。大家一看,上面写着:正宗袁二,只此一家。

众人尽皆愕然,不懂这是什么意思?

再看后面,仿佛有些明了。后面一行人,为首的春风满面好个容貌,雪白的脸儿,直条条的鼻梁,眸光犀利一如在军中之时,正是本地长大的忠毅侯。

和侯爷并进的,是华丽的大轿。认得的人恍然大悟,这轿子是国夫人的制,这一位是与国夫人同例的忠毅侯夫人。

如果是加寿姑娘是全国第一人,定亲后就养在宫里,没过多久,她的爹上金殿退婚,结局是为女儿争来每个月的份例银子,更养在宫里出不来。以后,又因为“莫须有”的闲言而位同公主。她的母亲侯夫人也是全国第一人。

这是一个听到过的人都感动的故事,忠毅侯原本应该袭爵永国公,但他不愿意和舅父辅国公并肩,辞去永国公,改为忠毅侯。但侯夫人安氏不改,享国夫人制。此时她的大轿,就成国夫人的轿子。

在这个轿子上面,一面大旗威风不减两家王府,上书:袁二。

前面小王爷手中的正宗袁二的由来,也就可以解开。

有人在心里暗笑,这是跟岳母争风吗?但往后再一看,嘴角抽抽的忍俊不禁。

过去的太子仪仗,公主仪仗,都逼视八方的感觉。国夫人的轿也精美可看。而这后面的一堆旗子……兴许有人认为这叫更中看。

花花绿绿的小旗帜,胖头胖脑的小孩子。四匹小马上,各有肥白、清秀、美貌和俏丽的人儿,又有一匹高头大马上坐着两个人。五面旗子,一面“元皓二爷在此”,一面“正经爷”,一面“好孩子”,一面“小红二爷”,一面“六二爷,看过来这是六二爷”。周边画着不知是怪鸟学是异兽,有通红的,也有碧绿的,看上去整一个群魔乱舞,外加十方鬼殿。

袁训下马和龙氏兄弟见礼,今天是冠服,不用装扮也压余大人一头,对余大人笑容可掬不曾失礼。余大人精神抖擞也压不过侯爷,倒他黯然神伤。

很想宝珠下来见见,余伯南对大轿流连。袁训见到,把他视线带到十方鬼殿那里去,顺势用自己身子挡住宝珠大轿,再对关安摆个手势,关安会意请夫人大轿进城。

余伯南不死心踮一踮脚尖,袁训又挡一挡他,以手指着:“哈哈,看看他们吧,全是能干人儿。”

能干人儿乐起来。元皓得意非凡的摇晃旗子:“舅舅,看我看我的,六表哥帮我画了灵芝,比他的多个灵芝。”

余伯南眯眼瞅着,不能确定那是灵芝还是大圆烧饼。韩正经又叫起来:“姨丈,看我的也不差。”把旗子晃几晃。这情景可笑极了,文章老侯兄弟却面上乐开了花,觉得正经这进城方式体面光辉。

“爹爹,念一念我的,”小六嚷嚷。没有坐在母亲轿子上和父亲马上,六二爷也觉得自己威风不弱别人。

龙六凑趣,一提中气:“六二爷,看过来这是六二爷,哈哈,你好啊,六二爷。”

“六伯父好,伯父们好。”六二爷把旗帜交给苏似玉,在马上欠身行礼。

龙氏兄弟大笑翘拇指捧场:“好!”

在这里的人都跟着笑上一通,簇拥着这一行真正的促使人,忠毅侯进城。

旧街旧模样,故地重游衣锦还乡,袁训有了陶陶然。他就没有细看凡是他问到舅父身体时,龙氏兄弟回说好时,那鬼鬼祟祟的神情。

只在国公府街口到的时候,见到车驾闪出中间一条道理,像是太子也在等候自己,袁训问道:“等我做什么,风大,还不赶紧让进去。”

随着话,他抬眸一看,整个人僵在马上。

他看到这特意闪出的一条路尽头,是国公府大门的台阶。那上面一个老人笔直挺立,对着他满面微笑。

虽然他病中消瘦,改了昔日模样。但袁训还是一眼认出,这不是别人,正是他前来迎接的舅父,老国公。

袁训又惊又喜,呼上一声:“能起了吗?”发现是真的,一跃下马,不错眼睛的对着老国公走去,眸中不知不觉蓄满泪水。

老国公也含泪,懂得他急切的心情,在他的注视之下,扶着身边原本是妻子,现在换成加寿和宝珠,慢慢的抬起一只脚,还不太高,但清楚可见他能动了,迈出蹒跚的一步,把脚尖放稳在前面数寸之地面上。

袁训看得真真的,孩子似的大叫一声:“你能走了?天呐,能走了!”三步并作两步扑上来,一把抱住老国公,手在他腰腿上摸索检查着,泪水扑簌而落,最后变成呜咽:“这是真的,您能走了,这是真的!”

他半弯着腰,脑袋在老国公腰间,老国公不费事就摩挲到他,不住摩挲着泪如雨下,反反复复地回应:“能走了,能跟你去京里了……。”

看着的人,哪怕最铁石心肠的,也有了泪水。

------题外话------

总想把这一章尽力写好,多要了时间。错字再改

最近赶得的有点快,病的原因心情时有焦躁。该慢的,会慢下来的。

昨天有个很好的评论,感谢2015亲,仔受教了。等仔休息下,慢慢来回。

另:仔哭了。</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