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没有觉得钟南就一定比钟华强,不过是沾娶妻龙氏的光,护送念姐儿出京顺理成章。因此齐王或许看在县主的份上,或许是钟南路上不辞辛劳,齐王要走钟南。还不能说钟南就一定比哥哥强。钟家还有钟卓等……再看看吧,董大学士这样想着。
阮家他是不用担心不出色,只担心太出色。阮梁明、阮英明,没有一个是平庸之辈。特别是小二,要说招猜忌扎人眼睛,十件里面有八件在他身上。好在人机灵会应变,结交的寒门学子多,眼睛朝天从不用在寒门学子身上,除去让人嫉妒招人眼红,也有不错的口碑。
自家的孙子董仲现,董大学士是放心的。董仲现没有小二扎眼,也不会平庸的让人毫无流连。不管把董仲现放在哪个官职上,他接得下来坐的安稳就行。董大学士只防备董仲现不会去工部或户部任尚书。任侍郎他倒没担心。
和张大学士一样,也快让阮小二追上。董家桃李亦满天下,朝中放眼一片也到处是门生。儿子顺天府尹多年,董大学士一闭眼去了对子孙没有多余交待。就说上几句,不过老生常谈。
他没有多想袁家的亲戚,因为知道就袁柳宫中打架,常御史带头弹劾。董大学士看到奏章就落下心里大石,对常大人一天比一天满意。就成人来说,所有的儿女情爱、私心用意,都应该建立在拥护一定的国家体系。为了爱叛国叛家叛一切?别人敲锣打鼓说你是真爱,对当事人有何好处?
柳至不为十年亲事所动主张儿子纳妾,董大学士如以前对柳至的看法一样,继续高看柳国舅一眼。
以他们的身份,当在忠心上做文章。今天能跟着袁训转说大家都不纳妾,明天就能跟着袁训以黑为白。后天呢,袁训说反了,大家一起去了。还以为这叫兄弟情意。这可就不是玩笑,成了泼天大事。
想来想去,主要担心在席丞相驾鹤而去上面,也为南安老侯叹息没有个接班之人。其余整个体系已因过于年青的尚书而一眼看到太子登基,董大学士对安王横遭猜忌虽不明白内幕,也没有过多的心思。
背后对太子另有心思的人太多,而以大学士一辈子朝堂的经验,此时处不来的人,以后未必就不是同盟。安王自然要防备,但没有证据,只凭听说安王有几句风凉话、中伤的话出来,董大学士不至于把安王列成必除的人。这世上之所以还有美好,就是大多数的人美好。
他只是皱眉于安王殿下送女人给太子,引出皇上再次赏赐太子府中美人。如果皇上第三次再赏,将在太子大婚以后。将和前两回性质不同。
第一次赏赐,当时牵涉到皇后赏人不安分,尽皆赐死等等原因。还存在夫妻斗气、暗示太后、敲打加寿和表弟。
第二次赏赐,安王猜不出来原因,董大学士体会是皇上敲打二位殿下心不要放在美人上面。你们喜欢不是吗?干脆给几个也罢。
在太子大婚以后出来第三次的话,董大学士就只能理解不让加寿独占房闱。
他得想法子杜绝第三次赏赐美人再出来,董大学士坐不住了,对外面吩咐:“让太太来见我。”
董仲现的母亲董夫人闻讯不敢怠慢,匆匆过来请示:“父亲有什么话要说。”
董大学士面上的皱纹抖动几下:“你去见皇后娘娘,对她说……。”
……。
听完,皇后沉吟:“好吧,我也正想到,就是不知该不该去说。既然董大学士这样说,那我想的不错。”对董夫人展露感激:“回去代我道谢。”
……。
经过一个下午的头也不抬,皇帝还是没有歇息的意思。眼看殿外黄昏晚霞将起,当值太监再一次来请:“就要晚膳,您起来走几步活泛下才好。”
皇帝憋屈的那股气还是压得他四肢惫懒,瞪一眼那批过再续,永远高高的奏章,不耐烦的斥道:“真啰嗦,不用总催!”
太监跪下来:“您下半天一步没动……”
“滚!”皇帝直接一个字,把太监吓出去。他对着奏章狠命瞅着直到泄气似感觉出来,却不是真的气平,往椅背上一靠,浑身上下没了力气。
他还在和袁训、柳至赌气,一面想着怎么处置两人,一面又了无心绪。
这一对人是刚尚书不久或复职不久,再撤职再复职,像是皇帝自己玩笑不小。
罚俸禄皇帝也没有心情,罚袁训的,不用说太后会贴补。那罚柳至的就没有必要。柳至是主张纳妾,对表弟袁训不卑不亢。虽然皇帝随意一看柳至就是装相,也看穿他为太子铺退路。按理应该偏向柳至只罚袁训一个人,但打架的又是两个。而且隐瞒十年的亲事皇帝仍有余怒,柳至这一回说话虽中皇帝意,皇帝也没心情夸他。干脆,一起不罚或者想好了再罚,在没罚以前,把他自己堵得难过。
恨恨的又搬过奏章,皇帝继续拿奏章出气。殿外有人回话皇后到来,皇帝才住手,不情愿的有了这个下午的头一回挪动。当值太监们相互庆贺般看了看。
太子已经回京,但皇后到来也带了一盏热汤,算是来的由头。生气也消耗体力,皇帝从生气那天就没有好好吃,闻到后香满鼻端。饶是想吃,也极不痛快地先发问:“你是来求情的吧?”
皇后一愣,想到他说的是柳至。“不,”皇后平静地道:“这么大的人,枉费您栽培他这些年,在宫中打架都干得出来,我不为他求情。”
把热汤自己尝过推过去,皇帝盯着汤喃喃:“那为谁呢?”
“先吃吧,想来带大他这些年,又惹你生气了,应该没吃好。吃过,我再同你说。”皇后与其说按董夫人的传话来说,不如说她临场发挥一切由衷。
董大学士的提醒:“袁柳皆是重臣,皇上正因为没处置他们,所以必然自己生气。”把皇后原来的不悦打散。想想也是,柳至也好,忠毅侯也好,包括不在京里的苏先,确实是皇帝当太子的时候,不出公差就寸步不离的三个人。
皇后一旦想明白最生气的不应该是她,而是皇帝,话自然而然体贴。
坐在一旁等皇帝吃完,因为没事,随手取过帕子一点一点揉搓着打发钟点。看在皇帝眼中,夫妻间难得的静谧。他仰面回想,最后的一次类似这种相对,也是太子府上的事情吧?
进宫后应该还有,但皇帝已想不起来。
家的感觉,最能抚平人心境。皇帝渐渐也内心平静,对皇后说话也自然多出来专属于夫妻间的亲昵。
“你来说什么,说吧。”
皇后泪如泉涌,有了一声饮泣。皇帝吓一大跳,刚刚好好的,这是……
“有话你就直说吧,朕这会儿倒有心思听你唠叨。”
“是太子,”皇后掩面痛哭。
皇帝皱眉:“太子怎么了?刚回来不是好的很。礼部定下日子送给你看过,明年开春他和加寿就大婚,你应该很忙,怎么又生闲气?”
以皇帝来看,皇后又犯旧病,想无名的气生。
皇后扑通跪下来:“求求您,太子如果有不好,请皇上教训他,骂他也行打他也行。如今看来,太后喜欢他,太上皇也看重他,英敏小的时候由太上皇亲自教导,那时候要不看他好,也不会花许多功夫……”
“你到底想说什么,朕一句也没有听懂。”皇帝看来鬼上身不成,好好的朕亏待太子不成?
不是刚给过几个美人……
“求求皇上您不要管太子内宅私事,加寿是太后养大,又主中馈好几年,加寿要是错,太后难道不说她吗?”
皇帝目瞪口呆,他总算有丝丝的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