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纯厚自然不会甘心,眼睛再次恶狠狠的看向刘老汉,又扫了法院众法官一眼,待他回到知府衙门,必然要让刘老汉和法院后悔今日之事。
虽然被宣判了,但徐州知府刘纯厚并不惊慌,再怎么他毕竟是徐州知府,在徐州没有人能大得过他。
徐州知府的想法是好的,可惜他没有机会了。
法院宣判完毕之后,立刻有警察将徐州知府刘纯厚带了下去,先行执行收监足五日的判决。
当日,没等徐州知府从愤怒当中回过神来,吏部的文书也到了,上面只有一句话,徐州知府刘纯厚知法犯法,情节恶劣,影响特别甚远,特革去徐州知府一职,贬为庶民,永不录用。
徐州知府刘纯厚瞬间惊呆了,也一下子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对劲,这太巧了,也太迅速了,若是照时间算的话,他被法院宣判的消息怕是连南京城都没有传到,怎么就传来了吏部革去他知府之职的文书。
想到一个可能,徐州知府刘纯厚瘫坐在地上,他知道,吏部的文书一来,他就真的算是完了。
想想便觉得荒唐,他堂堂徐州知府啊,竟然就因为这一点点芝麻绿豆的小事栽了,还栽了个彻底。
次日,大明日报大量宣传徐州知府一事,天下百姓无不震惊,发现,原来这一点点小事也能够告官,而且还这么简单就赢了。
百姓们议论纷纷,而事情还没有完。
接下来近三个月的时间内,大明日报天天传报全国各地的告官事件,几乎天天都有一些县官或者别的什么官员因为自己无意中犯下的小事或者家里人仗着自己的名号犯下的小事而被法院传票,事情稍大的便如同徐州知府一般直接被朝廷革职。
一时之间,告官似乎成了一段时间内的主流,动不动就有官员被普通百姓告上法庭,甚至南京城的一些高官重臣都没能避免,一时之间,天下官员都感觉到了事情的不对劲,一时之间一个个噤若寒蝉,平时一举一动都不敢在那么随意了,至少不敢明着违反任何一丝律法,对普通百姓也彬彬有礼了起来,不敢在摆出任何官架子,错了就该道歉,该赔偿的也毫无二话的赔偿,大明官民呈现前所未有的和谐。
大明律法在这段时间内天天出现在百姓们的耳朵里,宣传得多了,百姓们的印象自然就渐渐深刻了起来,意识到违反大明律法就要遭到惩处,不管是高官重臣还是皇亲国戚,只要他敢犯法就告得。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律法渐渐深入人心,在所有大明子民心里形成共识,那就是任何人都不能违法</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