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一开始,大明第一次开疆拓土进攻安南和朝鲜的时候,便有一批大臣反对,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纪的老臣,连刘宗周和黄道周都是反对的。
虽然后来经过他的解释的强压,反对的声音消减了下去,刘宗周和黄道周这两个带头人基本上不话了,可是终究不可能把所有的反对声音都消除,依旧有人心有不甘,坚持他们的信念,认为不该对外开疆拓土。
既然又有人跳出来了,这一次朱慈踉不打算当作没有听见的放过。
“尔等还有谁和这位爱卿一样,认为朕是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徒做无用功的?”朱慈踉皱着眉头扫视了一下底下的群臣问道。
一些老臣对望了几下后,大约二十几名官员站了出来,多以老臣为主,令朱慈踉颇为意外的是,刘宗周和黄道周竟然也跟着站出来了,朱慈踉心里当即冷笑,看来他们两以前的沉默只是没有合适的时机,并不是他们放弃了反对对外用兵,特别是对海外用兵。
“皇上,臣也认为皇上不该过度对外用兵,特别是像澳大利亚那种蛮荒之地,远离中原,不该继续占领!天下百姓也需要一个安宁,皇上今后也不该继续对外用兵了,只需要巩固大明当前的领土就行了。”这是黄道周的。
“臣等附议!”刘宗周等其他二十几名官员也坚持这个法,纷纷赞同黄道周。
既然已经有人出来开头了,他们也不想继续沉默下去,他们认为朱慈踉最近越来越过份了,在这样下去,真的会演变成为好大喜功,有伤国本。
这些人表达完了之后,朱慈踉冷笑一声道:“朕对外开疆拓土是徒做无用功?哼!黄道周,朕早就跟你们过,朕为大明开疆拓土,正是为了今后的华夏子孙着想,不是什么徒做无用之功劳民伤财!”
“你们是不是觉得大明当前的疆域已经够大了?可是朕告诉你们,不够!远远不够!大明当前将近一亿七千万人口,今后还将更多,十七亿,甚至几十亿!若是大明没有足够的领土,如何让华夏民族养活这么多子孙?”
“朕曾经过,华夏历史上有两次真正意义的开疆拓土,一次是上古轩辕黄帝,兼并上千个部落,一举打下了后来夏商周三代的疆域根基。第二次是秦皇汉武,彻底开拓岭南百越,以及西域各部,同样一举打下了后来历代王朝直至大明的崇祯前期的疆域根基!若是当初,上古轩辕皇帝和秦皇汉武都是尔等这样的想法,我华夏早泯灭在历史长河之中的,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民族!”
“当今大明若是没有能力开疆拓土,或者需要花费绝大的代价,动摇国本的代价,朕也不会去开疆拓土,可是大明当前完全有实力,只需要付出并不大的代价便能够开疆拓土,为什么不进行第三次开疆拓土,或许这一次朕也能为后世多少代打下一个疆域根基!”
朱慈踉板着一张脸,黄道周等一部分文武百官始终对开疆拓土很抵触,朱慈踉懒得每一次要开疆拓土的时候都要他强行去推动才行,他试图真正的服所有文武百官。
“可是皇上,您有没有想过,大明就算开疆拓土,可是领土若是过于遥远,联系一次都许久,朝廷又如何施行有效的统管,不能有效的统管,哪怕皇上这一代能够掌控,可是未来也终有一天会失去,同样是徒做无用之功!”黄道周坚持己见的反对道。
“是啊,皇上,其他地方也就算了,可是澳大利亚那么远的地方,皇上竟然也要派兵去占领,太不妥当了!”刘宗周也摇着头道。
这才是他们反对的最主要的理由,不得不,黄道周等人得有一定的道理。距离太远的领土,联系一次都要很久的时间,不能有效统管的话,确实有可能失去的一天,特别是当那些领土上有自己一定的实力的时候。
历史上,远离英国本土的英国殖民地北美十三州,拥有自己的势力和反抗的能力之后,便立刻反叛脱离了英国,就是因为距离英国太远,英国人根本无法有效统管的原因,当英国人得知北美十三州反叛的时候,都是一个多月以后的事情了,英国人哪怕反应再快,当命令传到十三州的时候,又是一个多月的时间,而且从本土调兵过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办到的,当英国人调集到足够的兵力赶到十三州平叛的时候,因为过去了太久了,十三州的反叛势力已经发展太大了,最终因为反应慢,英国人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十三州独立。
比如就拿澳大利亚来吧,这么大一片大陆,一旦大明全力开发,大量移民的话,几十年后,当上面的人口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会形成自己的势力,而因为过于远离中原,联系一次都要很久,必然容易出事。
朱慈踉当然知道这一切,事实上在电报和无线电出来之前,太远的领土依旧不可能有效统管的。
其实真要起来的话,哪怕大明有铁路的联系,其实按照当前的能力也最多有效控制到马六甲海峡和印尼群岛一带,因为铁路可以修到这些个地方,可是像澳大利亚这样的地方就不行了,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