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还有哪家(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城西赵家。</p>

虽说鲜少有人得知他们口中在京当大官的赵家大老爷还是他大伯同窗,但他能不清楚?</p>

三十年前,有这么两位读书郎。</p>

他们年纪相仿、家世相当,同是举全家之力培养的长子,这两位就是他大伯和赵家老大。</p>

当时周秀才还没有回清河村开办村学,而赵家也住赵家村还没搬到县城,与清河村正好隔着一个镇。</p>

一个镇东,一个镇西。</p>

他大伯和赵老大就是同年、同月、同日进的镇上一家私塾,还没差半个时辰一起走上的启蒙求学之路。</p>

之后,两人还是同一年参加的县试。</p>

他大伯这一年也很顺利通过县试,只是考秀才屡次不中,都考哭上吊,而赵家长子恰好相反。</p>

这一年他参加县试开始就一鸣惊人,从县试、府试、院试,场场名列第一,连得三案首,全村庆祝有小三元。</p>

隔三年,再次中举。虽不是名列第一,名次却不低。</p>

随后更是一鼓作气进京赶考,第三年传来消息,又中榜了。</p>

至此,老赵家彻底翻身。</p>

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来形容都不为过。</p>

老二县城守家,老三府城经商,老四也随长兄进京。</p>

虽无法和高府那样的官宦世家相提并论,但自从赵老大当了京官,老赵家就彻底成了全县第一家。</p>

“……多鲜明的对照组,我能不知这一家?老头子不就彻底疯了,整天不知所谓做着白日梦。”</p>

周半夏乐得前仰后翻,“好天真的老头!跟谁较劲不好,跟小三元比,的确深爱长子长孙。”</p>

可不,六郎就吓到了。</p>

“这位赵大人确实有文采,但也是有人扶他。</p>

他当年中秀才就去了府城书院求学,从而结识了一位同窗。</p>

中举就娶了同窗嫡妹,随后与妻进京入住妻伯父家备考,第三年殿试第四。</p>

如今就在京城工部任职,正五品郎中。”</p>

这才正常。</p>

本身优秀,又有妻族鼎力扶持,不到四十已是正五品郎中并不奇怪。</p>

顾文轩心里一动,“工部就职?你也想借他家在府城的当铺,用鼓风机或是望远镜试探朝廷有何反应?”</p>

“这个问题,等我先说完你再定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