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这样的一代名将。”</p>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将屋内其他比他年幼的其他少年的视线甩下,姬清远坐在桌边注视着面前少女的背影,忽然静静开口道。</p>
“十年前的北魏,就曾经有这样的将领。”</p>
看着归辰的目光他就知道这个小子在想什么,毕竟他也是从这个年纪长起来的。</p>
青年将领大多贪功冒进,酷爱以少胜多。</p>
认为这样才能打出留名青史的名局。</p>
事实上留名青史的经典战役的确大多是这样的。</p>
只有已经成名的老将才会稳扎稳打,还会被青年将领嘲笑没有锐气,贪生怕死。</p>
以镒称铢用上一次没有什么,但次次使用只会被士兵和世家子们嘲笑只会结硬寨打呆仗,对心高气盛的年轻将领而言是件十分没面子的事。</p>
在二十岁的姬清远看来,也正因如此,他才觉得在战场上的提拔青年将领是件极具风险的事。</p>
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一个名将的诞生,都是填了无数尸骨才培养出来的。</p>
武将试错的成本太大了。</p>
一旦老将退去,新将上位,往往要填进去大量新的人命,才可能让那些不可一世的世家子们懂得什么叫做谨慎。</p>
而就在十几年前,大秦边境却被迫经历了这个过程。</p>
新朝建立,兵权交替。</p>
金家谋反,穆家归隐,归家退位。</p>
大秦开国三雄,毁于一旦。</p>
永夜长城边失去了强力的将领,西戎也不负众望前来乘火打劫,大司命林书白和太祖皇帝亲自出马,平定了几次大的进攻。但长此以往难以为继,于是永夜长城防线开始提拔青年将领。</p>
但打仗这种事,不是多读几本兵书就能干好的,新提拔的青年将领一开始也打了几场胜仗,但后来要么是连续胜利后变得刚愎自用,要么是一时受挫后再起不能。</p>
所打的仗,根本不如当年老将那般稳。</p>
提拔的一些老将的部下,也没有特别出彩的人出现。一旦出了什么大事,最后还是要跑到中央找大司命补漏子。</p>
但这个情况,在十四年前发生了改变。</p>
那一年开始,永夜长城死亡率最高的前锋骑兵中,多了一个裹着盔甲看不出面容的少年骑兵。</p>
从十夫长开始、百人将、五百主、二五百主、都尉、中军校尉到三军将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