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苏眉鱼(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附近下了那么多排钩的原因,鱼儿都被那边的鱼饵吸引了,他鱼钩甩进海里老半天了,结果一点动静都没有。</p>

他干脆提起鱼钩,想着换一个方向再甩钩,结果却发现鱼饵没了。</p>

玛德,难怪半天没动静!</p>

还是用虾子吧,他掏了一个小虾出来继续上饵。</p>

这次鱼饵上钩就快了,才不过两分钟,一条6斤重的大鳗鱼就咬上了鱼钩。</p>

叶耀东喜滋滋的将这条大鳗鱼从鱼钩上解下来。</p>

两人看得心痒难耐,阿正也不晃动鱼线了,两人拿出鱼钩都准备试试钓一会儿。</p>

说话间叶耀东又提了一下鱼竿,是一条2斤重的鲈鱼。</p>

他们正在轻松地闲聊着,没想到小小却来了一句,</p>

阿正惊讶的问道:</p>

叶耀东听着却毫不意外,改开后,人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期许,所以在生活开支方面,大家不再像以前一样,仅仅考虑温饱,也开始追求花样和新潮。</p>

不过尴尬的是,当时各种日用品特别短缺,比如黑白电视机,录像机、手表、摩托车等等,很多都是有钱也买不到的,让很多不法分子看到了。</p>

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各种经贸航线日益繁忙,很多人早就看到了走私的暴利。</p>

走私现象太正常了,他们村里面的林集上不就参与了走私这一条线,只不过他们不知道他们走私的啥。</p>

前段时间夜晚他还看他们悄摸摸的往往码头去,肯定是夜里搬运走私回来的货物。</p>

这两年加强了走私的打击力度,但是,在利益驱使下,群众哪那么容易收手。</p>

….</p>

他在上辈子就听说改开这几年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农民弃农、工人弃工、渔民弃渔、教师弃教参与走私贩私的严重现象。</p>

毕竟死工资哪里能抵得上走私的暴利?</p>

阿正羡慕死了,他也是知道改开后走私猖狂,他们村都经常有车子过来贩卖磁带、尼龙折叠伞、尼龙蚊帐、涤纶针织布等等常见的日用品,都比供销社的便宜。</p>

叶耀东摇摇头出声道:</p>

他只想老婆孩子热炕头,做个本分人,赚一点本分钱,虽然没出息了一点,但是不用担风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