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交待清楚!(1 / 3)

人生1984 拾寒阶 3296 字 2024-02-2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b><\/b>李云海对林芝等人道:“等半个时,九点半没有人来,我们就走吧!”</p>

这次来京招工的人,都是人事部的同事,大家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冷清的招工现场,尴尬的同时,心里也有些悲伤。</p>

四海集团一直在西州发展,在省里的名望明显高得多,省里几家重点大学的学生,都以进入四海集团工作为荣。</p>

但是到了京城却受到如茨冷落。</p>

林芝翻看手里的评分表,自嘲的笑道:“这下好了,我们还想给别人打评分呢?结果一个人都没来!这些学生直接给我们打了零分了。”</p>

李云海倒是一脸的无所谓,要清北的学生,一定比其他重点大学的学生高明多少?这个事情也不一定。在他看来,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都是好学生,只要用得好,都能帮公司做出成绩来。</p>

时间这个东西真是怪,这半个时过得格外的慢。</p>

梅青走了过来,轻声道:“李总,我们是不是到外面发一发招工简章?”</p>

“没有意义。”李云海摇了摇头,“四海集团是什么样的公司,这些学生多半有所耳闻,毕业班的学生也知道我们今会来招工,如果他们真的有意向,肯定也会找机会了解一番。现在没有人来面试,足以明一切了。就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企业选择人才,人才也会挑选企业,不然的话,就算他们进了公司,也干不长久。”</p>

九点半到了。</p>

李云海摆摆手,道:“行了,我们走吧!”</p>

林芝等人收拾东西。</p>

李云海提起公文包,走到门口,忽然看到一大群学生走了过来。</p>

一个清秀的姑娘问道:“请问四海集团招聘,是在这边面试吗?”</p>

李云海愕然点头:“是的,请问你们是?”</p>

姑娘笑道:“你们是来面试的啊!四海集团的人呢?”</p>

林芝他们还在收拾桌面上的东西,闻言都看了过来。</p>

李云海指了指林芝等人:“喏,他们就是四海集团的面试官。哎,同学,你们怎么才过来?”</p>

“不是九点半开始面试吗?”姑娘扑闪着充满智慧的大眼睛。</p>

“九点半?”李云海心想,这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p>

姑娘道:“是啊,就是九点半,我们老师告诉我们的时间,还能有错?我们来早了吗?”</p>

李云海轻咳一声:“不早,是九点半!各位请一个一个的进去面试。”</p>

林芝等人早就听明白了,把刚收拾好的东西又给摆了出来。</p>

梅青抿嘴笑道:“李总,这是怎么回事啊?”</p>

李云海道:“我也不知道,估计是学校的老师传达错误了。不过没事,现在开始吧!”</p>

梅青道:“李总,还好我们等了半个时,不然就错过了。”</p>

李云海回到面试席上坐下来。</p>

刚才那个姑娘第一个进来面试,落落大方的道:“伱们好,我是北大计算机系的研究生,即将毕业,我叫舒曼。不瞒你们,我已经拿到了米国硅谷某公司的录取函,但我听四海集团要来我们公司面试,我还是过来看看情况。”</p>

李云海不由得对她高看一眼,问道:“你是准备出国?”</p>

舒曼道:“不一定,如果四海集团的条件足够好,我会考虑留下来。”</p>

李云海问道:“你的条件好,是指工资高、福利好吗?”</p>

舒曼道:“工资收入只是条件之一,我更看重工作环境、科研项目,以及晋升的途径。请你们你们公司的情况吧?我虽然对四海集团有点了解,但了解得并不多。”</p>

李云海让工作人员递上一份公司的宣传单。</p>

舒曼道:“宣传手册不用发了,我们在门口都领到过,也看了一遍。”</p>

李云海道:“舒曼同学,你是计算机系的,你知道光刻机和内存条吗?”</p>

“当然知道。”</p>

“那你知道哪些国家能生产全球最先进的光刻机吗?”</p>

“米国、东洋、荷兰。”</p>

“那你知道国内的光刻机是什么水平吗?”</p>

“落后七到十年左右。”</p>

“你知道我国哪家公司,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光刻机吗?”</p>

“四海集团?”</p>

“恭喜你,全部答对了。那你知道我们为什么来清北招工吗?”</p>

“当然是想招聘更高级的专业人才。”</p>

“相信你一定知道,国产光刻机和国产芯片,对我们民族来,意味着什么吧?”</p>

“知道,芯片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基础和关键技术之一,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到学生使用的计算器与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脑,大到航火箭卫星,以及军用智能武器装备,都是需要芯片来作为中央处理器,如果在这一方面落后,那么整体的运行效率与功能性都会受到非常巨大的影响。”</p>

“我们四海集团不满足于采购国外的光刻机,我们还想研制出国产光刻机,生产自己的芯片。我国和国外的差距大概是两代。但不管是什么技术,只要持续不断的投入,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培养人才梯队,追赶和超越,只是时间问题。”</p>

“明白。”</p>

“我国在最艰苦的年代,举国之力研制两弹一星。当时很多在国外的优秀人才,放弃了那边的优异条件和生活,回到国内,投身于祖国的建设。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成功。我们要做的事业,不亚于两弹一星。我们公司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我以为清北的人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所以我们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