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内部纷争,各自结党(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后来事实证明,荀谌猜对了,袁绍有次喝多了,私下和荀谌对谈,言语之中,也吐露出当初确实是这么想的。</p>

但出乎袁绍的意料,那袁熙是个楞头青,竟然十分干脆地答应了下来,次日就带着印绶上路了!</p>

袁绍拉不下面子阻止,眼睁睁看着袁熙就这样离开了邺城,一走就是三年。</p>

后来荀谌和袁绍几次私下假面时,袁绍对此事也多有后悔之意,毕竟袁绍就这么几个儿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也是袁氏的损失。</p>

荀谌对此三缄其口,只是听着,从未发表过一个字的看法。</p>

因为他后来得知,袁绍袁熙父子闹翻,竟是在于对曹操的态度上。</p>

彼时曹操作为袁绍偏将,出力颇多,又因其在东郡大败于毒、白绕、眭固、于扶罗等,被袁绍表为东郡太守,可以说此时袁曹两家的关系极好。</p>

但也是在这时候,荀彧离开了袁绍,投奔了曹操。</p>

这件事情,荀彧事先和荀谌并没有太多沟通,让荀谌处境颇为尴尬。</p>

好在袁绍并没有追究荀谌之事,毕竟最初的时候,袁绍只是个挂名的渤海太守,却没有自己的地盘,急需一处起兵之地。</p>

而荀谌只一张嘴,便说服冀州刺史韩馥交出冀州,让袁绍不费一兵一卒,就到了冀州这块富庶的立足之地,从而立下大功,成为袁绍谋首。</p>

冀州既得,其士族谋士纷纷归附,四庭八谋齐聚袁绍麾下,一时间袁绍风头无两。</p>

但袁绍手下的这些谋士武将们,也不是铁板一块,开始怀着各种心思站队结党。</p>

与一般士族不同,这些出身大族的谋士,自视甚高,胃口也很大,而且他们本来所在的大族,就是在各州的大地主,势力颇为庞大。</p>

他们的目标,根本不会局限于一城一郡一地,而是刺史州牧,三公九卿!</p>

所以袁绍要开出很高的价格,才能让他们忠心归附,好在彼时很多谋士都看好袁绍,认为他有天下霸主之相,所以暂时也没出什么大的问题。</p>

但以袁绍现在的地盘,是满足不了这些大族士人的。</p>

荀谌猜测,荀彧当时也是看到袁绍手下能人太多,很难有出头之日,这才投奔了曹操。</p>

而那时的曹操,相对就惨得多,因为大部分的士族子弟都投靠了袁绍,所以他只能大力任用寒族士子和平民。</p>

但这也有一个好处,这些人出身寒微,胃口不大,一个百十石的小官职位,就能让他们忠心效死,从性价比上来说,可袁绍手下那批人高得多了。</p>

荀彧投奔过去后,立刻被曹操奉若上宾,可以说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