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平原君初回邯郸时,李崇就开始着手准备洺水沿岸的防御工作。当时秦赵双方还没有破脸,工事的修筑还不能进行。但李崇请来廉颇,亲自设计洺水沿岸的营垒设置,自己则根据计划,暗中准备施工材料和器械,还从武安的居民中招募了三千人,提前开始作战训练。八月和谈破裂后,李崇立即将早已成型的营垒修筑计划付诸实施。在邯郸城内能工巧匠的支持下,李崇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营垒修筑完毕,并安排人员看顾。整个过程没有妨碍秋收的进度。
当廉颇进入武安城,通知战事开始后,李崇立即于城上鸣鼓,并派出军使前往午汲城,通知那边整军。两个时辰后,武安周围各乡一万丁壮已经集结完毕,廉颇满意地道:“诚善矣!以之战则必胜!”
廉颇只从武安的丁壮中挑选了一千人精锐跟随自己上前线,其余丁壮就地备战。那一千人从武安城中领取了盾牌、长矛和弓箭,连夜赶到午汲城。
午汲城由武安尉主持。在得到军使传达的出征命令后,他也立即击鼓将早就征发好的士卒集中起来。
接受了年初作战时,秦军能就地取食的教训,从九月开始,从午汲到皮牢之间的邑里,丁壮被全部征用,老弱妇孺则被集中到午汲城中安置,所有粮秣一律由县里代为保管,一则避免为秦军所用,二则也能威胁前线的丁壮全力作战。年初这一带被秦军二三万人吃喝了一个多月,把邑里的种子都快吃干净了,这一带的邑民东借西贷,投亲靠友,李崇也多次开创赈济,好不容易才熬过来,对秦军既痛恨又恐惧。听说秦军又来了,绝望之中,也都拿起武器。午汲城周围集中了约一万人,来自这一片区域的丁壮达一千五百多人。
魏军的民军由一般由武卒统领,秦国的刑徒由爵士率领,赵国既没有武卒,也没有爵士,他们的民军由诸赵公子率领。所谓诸赵公子,并不一定都是赵氏,数百年间,能够与历代赵氏王室(祖先)拉上关系的亲贵都可以称为诸赵公子,比如李氏、廉氏、蔺氏……当然最多的还是赵氏。诸赵公子也有或多或少的亲戚、挚友、家臣、门客,如果机缘巧合,比如某位赵公子被任命为千人将,而他却没有足够的宗族,这些人也会列名其间。军队动员时,诸赵公子会提前到达指定城池,预先熟悉既将接管的丁壮,而不必搅扰邑民的农业生产。统领武安各军的诸赵公子也是九月初就到了武安,而领受邯郸诸军的赵公子也几乎同时到达各城邑。
年初屯扎了秦军的邑民一千五百多人被分配给一名赵公子管理,这意味着他要指派三个五百人将,十五个百人将,三十个五十人将,一百五十多名什长和三百多名伍长,近五百名军官,而他在接受任务时是按指挥两个营一千人准备的,缺额达一百五十多人。在领受任务时,自然有人会给他派来若干关系户,这些人一般都得安排在百人将以上的职位上,或者干脆就留在自己身边。需要人员最多的一线什伍长得自己准备。没有办法,他只能把护卫自己安全的家臣、门客大部分下放到军中,再挑选出数十名精壮的士卒,由心腹率领,留在身边当卫士和军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