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比喻可能有些欠妥,但是实际上的情况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救世主的攻击威力巨大,除了直接的拳脚攻击,信手间就能发射一些威力巨大的能量波。黑岩不敢大意,只能一再退避。即使偶尔能使用潘多拉进行反击,也难以对救世主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不过,这样的窘境倒也很快得到了解决。因为飞行所需的魔力着实不算小,黑岩尝试着像但丁一样,降落在了救世主周身的石台上。然而在石台上,少女有了意外的发现。</p>
救世主的周围,漂浮着石台上的愿力密度,把黑岩吓了一跳。不过黑岩很快就察觉到,这些愿力对于自己并没有威胁。它们并没有如同其他地方的愿力一样自由地扩散、蔓延,而是在以一个既定的轨迹,沿着一条古怪的路径流淌着。</p>
“这是……原来如此。”</p>
每个世界的力量体系不同,轮回者们也只能依靠轮回之书的帮助才能在任务世界里使用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力量。然而所谓殊途同归,一些高阶的力量,在不同的世界都能找到它存在的影子。愿力就是这样一种力量,虽然在《鬼泣》世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魔禁》世界的魔法侧,同样有着关于愿力的记载。所以虽然黑岩接触过的关于愿力的知识并不多,但是在继承了茵蒂克丝的全部知识和能力后,倒也很快就看懂了这些愿力暗流的原理和作用。</p>
环绕在救世主身边的这些破碎的石台,并不只是因为好看,也不是为了给身无片缕的救世主遮羞,才被拖到天空中。原来的游戏中,但丁就是在这些台子上像蜘蛛侠一样跳来跳去,借此躲避救世主笨拙的攻击,而教皇明知道失去立足之地后的但丁将很难攻击到救世主,也没有做出将这些石台扔下去的决定,可见这些石台对于救世主的重要性。很快,黑岩就在石台中心发现了异常――数个若隐若现的奇怪符文了,在地面上隐隐闪着光。</p>
这种符文并不明显,乍一看,还很可能就把它当成青砖上的一片焦痕。符文的本体几乎没什么魔力涌动,四下的愿力却如同受到了什么指引一样,在符文周围聚集着,然后化作肉眼可见的微亮流光,像一条光河一样,流向了下一个石台的方向。愿力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在半空中交错纵横着。</p>
“是个魔法阵么?还真是简陋啊。”</p>
《鬼泣》的世界里,既有枪械等现代科技产物,又有恶魔与剑的超自然文明的存在。虽然在未来,有可能演变成《魔禁》世界那样科技与超自然能力互相影响、高度发达的文明,但是现在的时代,却还远远不够。在科技方面,虽然有了枪械和电,但是面对强大的恶魔,即使拥有了武器的普通人也是没有什么机会能够与之对抗的。同样地,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魔力的研究也是敬而远之。对恶魔之力有一些系统的认知的除了教团以外,也就只有本身就是半恶魔的但丁了。</p>
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是教团,仅凭自己的秘密研究,所能掌握的技术也仅仅能够做到吸引愿力,而后传输给救世主而已。虽然教团用以收集愿力而布置在救世主四周的庞大法阵,在这个世界已经算得上是匪夷所思,但是在黑岩的眼中,却只能算是简陋了。在《魔禁》世界,收集愿力的技术虽然不多,不过俨然已经自成体系。救世主周身的这些法阵,虽然能够聚拢大量愿力,保护措施却是糟糕无比。法阵吸引的愿力,大概只有三成能够为救世主所用。其余的部分,除了在途中逸散和浪费的,大部分都用来维持这个法阵的运转了。要知道,无论在哪个世界,愿力这种稀有的力量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存在,而涉及愿力的魔法,必然会引发全世界所有势力的关注和窥觑。评价这类术法优劣的标准,从来只有隐蔽性、运行速度和抗干扰等一系列高端要求,像教团这种没有一点隐蔽措施、好无防护意识、还需要持续施法,甚至连最基本的转化要求都远达不到基本要求的法阵,就只能用简陋来形容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