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下放到各地,让朝堂委派的考正,监督考试,遴选人才,不就是可以避免考生汇聚过多的麻烦了么?</p>
荀彧表示同意,长文所见,果然不凡……</p>
陈群笑了笑,说道:若非长安纷乱,在下也未必能想到此处……</p>
两人相视一笑,对于骠骑将军斐潜提供的经验包表示感谢。</p>
设立考正官的最大作用,就是朝堂可以直接针对人事招聘工作,从而剥夺州郡长官的人事权。当然,历史当中的九品中正制,也包含了这一条。</p>
因此说来,后来的科举,若是从整体来看,也不见得全数都是对于九品中正制的彻头彻尾的,完完全全的颠覆,更像是进一步的变化的改良。</p>
同样的,陈群接下来提出的考试标准,其实也是脱胎于原本汉代的察举制度,略有创新,不能说这不算是一种进步,但是进步的空间么……</p>
依旧有限。</p>
因为陈群提出,德才兼备。</p>
和后世的所谓德才兼备不一样,陈群所要求的德是有标准的,依旧没有脱离汉代对于人品的那种述求。</p>
然而有意识的是,陈群的德才兼备,正好是因为看到了斐潜在长安之中的那些学子闹剧,认为是这些学子或许有才,品德稍差才造成的……</p>
由各地考正,先于考评,择选良才,上汇朝堂……陈群总结说道,天下英才皆于立档案,欲寻栋梁便可按图而寻,可免乡野私评,可除民间陋习也……</p>
如此,或可行之……荀彧沉吟良久,最终也是觉得可以先试试。</p>
战国以来,贵族制度逐渐瓦解,到秦汉基本形成了官僚制度。</p>
官僚的权力不可以世袭,对于权力,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也就是在位的时候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呼风唤雨,一旦退出岗位,权力也就随之而去了。</p>
官僚是不会满足于临时工的身份的,一定会想尽办法,扩大自己的权益。虽然行政权力不可以世袭,但是可以利用手里的行政资源,转化为家族的社会资源,传给下一代,下一代利用手里的社会资源优势,在行政权力的竞争中占据优势。</p>
经过不懈的努力,有些家族世代做官,有权有势有文化,逐渐形成了所谓的士族,再后来,士族基本垄断了官僚系统,为了更好的捍卫自身的权益,自然和中央朝堂有所冲突,而为了缓解这样的矛盾,也为了曹操政权的稳固,荀彧和陈群,仿造于斐潜的考举制度,做出了一个相应的改革,也就很自然的出现了。</p>
毕竟在这么多年的混乱战乱之下,中央与地方失联,官吏的选举处于真空状态,没有了统一的标准,而且很多地方的权利朝堂都收不回来,斐潜缺少人才,曹操这里也是同样的急需人才。</p>
利用派遣的考正,一方面可以从被动变成主动,扩大朝堂人才的接受范围,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建档,对于流亡在各地的人才进行了统计登记,也同样可以控制更多的人才,不至于外流。</p>
尤其是不能让人才流落到长安去……</p>
说起来,荀彧和陈群搞出来的这个考正制,带着九品中正的味道,但是又不完全是九品中正,反倒是有些像是后世西方的所谓皿煮自选,根据社区的舆论,推选出社区议员,然后再由几个社区,推选出市议员,一个个的级别向上,评判的标准似乎都是公平的,都是来自于百姓的呼声,但是实际上……</p>
望着远去,准备正式将考正制度落于具体字面的陈群,荀彧不由得长长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p>
虽然说曹老板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当下天子不怎么听话,诸侯也不怎么服从,中间还有不少名门豪族蠢蠢欲动,荀彧作为曹老板的后勤大管家,这个位置并不好坐。</p>
曹老板出身么,大家都知道,所以曹老板一直以来都不被名士清流所接纳,相反,不少名士清流瞧不起曹老板,甚至取笑他,并且还与他对抗。</p>
这种对抗,已经有过一次边让了,现在又差一点让王粲做了第二次……</p>
有一,有二,不可再三。</p>
所以,荀彧必须想出办法来,在制度层面上做出变革。然而,国家是需要人才的,曹老板的政权,还需要依靠地方名士来维护和支持,所以,在最大范围内的合作,就是荀彧的最终目标。</p>
只不过,荀彧也不清楚,他当下按照斐潜的那个葫芦画出来的这个瓢,究竟像不像,好不好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