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荀或本能的觉得事情可能并不是那么的简单。</p>
禁止此事么,显然是不太妥当的。</p>
因为王昶已经在宴会之中宣称了这个事情,如果说荀或这边单方面的禁止,一方面没有什么恰当的理由,另外一方面说不得反而会让这些家庭生出怨恨来。</p>
也已经深沉,但是荀或书房之内依旧是有着点点的烛光。</p>
稀薄的月光从窗格缝隙流泻而入,略微稀释掉几丝粘滞的黑暗,似乎要和烛光联手对抗黑暗。</p>
荀或平静的坐在桌桉旁,就像是孤独的守夜人。</p>
独自面对黑暗,期待黎明。</p>
桌桉上有茶。</p>
茶热的时候,茶香较浓,茶冷之后,在茶香背后却多了一些苦涩。</p>
荀或没有叫仆从重新温茶,亦或是重新泡新茶,他端起了凉茶,略带苦涩的香气在舌尖缱绻,使得他在这一刻似乎品味到了一些什么,原本皱起的眉头略有放松。</p>
窗外的月光清澈依旧,荀或搁下茶杯,捋了捋自己的胡须,唇边不经意滑出一声微弱叹息,骠骑手段,真是……层出不穷啊……</p>
对于二十一世纪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p>
葛叔认为是人才,不是一个,而是要很多。</p>
那么对于大汉这样的封建王朝来说,重要的也同样是人才。</p>
人才是一个王朝的基石,承载着王朝的辉煌的大殿,记录着王朝的绚丽的时光,如果说一个王朝失去了他的人才,那么王朝自然就会渐渐的失去色彩,陨落尘埃。</p>
虽然说王昶表示这是双向的同道,有人愿意去长安,就去长安,有人愿意来豫州,就来豫州,双方都提供便利,双方都不特意拦阻,表面上看起来是公平的,但是实际上荀或知道,这其实是单向的。</p>
在长安之中,除非像是郗虑那样的,名气大于才学的,才会想着跑到山东这里来,可问题是像郗虑这样的能做什么实事么?整天想着的就是博眼球,然后蹭话题,即便是某件事情上错了,大不了隐身一段时间然后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出来继续混……</p>
由这些人把持着学术界的上端,又怎么可能容得下真正有才能的人爬上来?再加上曹操又是要控制朝堂,把持军权,掌握地方……</p>
荀或叹息。</p>
对于颍川的人才,甚至是整个山东的人才,都将是一个巨大的地震。</p>
荀或都能想象得出来,当这个消息被公布出去之后,去长安闯荡一番,然后带着自家父老妻子一同富贵的口号,说不得都会在底层人才那边被喊得山响,挤得头破血流……</p>
明面上的强行禁止,并不能起多少的作用,难道说之前没有王昶来建议搭建双方沟通交流的平台的时候,就没有人跑到关中去?</p>
因此,要说真正能够抗衡的手段,就是提升自己这一方对于人才的待遇。对于真正人才的提拔,重用,以及相对应的福利,其他一切都是虚的。人不能没有信仰,但是人不可能光靠信仰而活着,吃喝拉撒妻儿老小也不可能光靠着家族大义,天子号召而不吃不喝不穿衣的活下来。</p>
天子在山东没有错,但是天子不能给这些人应有的待遇,自然怎样的号召,如何的大义,也是留不住人。</p>
可是……</p>
山东这些人,不管是所谓经书传家,世代贤良的门阀,还是一直宣称唯才是举,不看名望的曹操,实际上能给出的都非常有限。</p>
一边是香车怒马,一边是三瓜两枣。</p>
荀或的目光落在桌桉一旁的奏章上面,那是他写给曹操的,建议曹操提升人才待遇,给与更多的实际职位,但是荀或同样知道,这一封奏章递送到了曹操手中的时候,难免会让曹操怀疑荀或是不是又在借机会扩大山东士族的力量,阻扰曹操侵削山东乡绅的进程了。</p>
荀或伸手在奏章上摸了摸,然后再次的轻轻叹了口气。</p>
尽责罢。</p>
福祸而已,君子岂能因福祸而惜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