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穷兵黩武,为了打仗什么都不顾,在位五十四年,打仗打了四十四年,搞得民不聊生,经济也是差一点崩溃,甚至还拿汉武帝的一些事情来说话,比如一开始的和亲,以及到金屋藏娇,巫毒之祸等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汉武帝是第一个将少数民族收拾得服服帖帖的皇帝。
在汉武帝之前,少数民族是享受各项优惠政策的,两个鼻孔都可以朝天的,官府也不敢动,怕惹麻烦,兵卒自然更没有底气,所以少数民族瞧不起在南面只懂得埋头种田的农夫,所以不管是说话还是吃饭,都喜欢将掖在怀里又或是别再腰带上的刀子露出来,一张嘴就满口的草原腔,觉得倍有面子,在大汉领土上走路都可以横着走,看上哪个漂亮妹子就可以贴上去,死皮赖脸的抓着走……
汉王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骤然翻脸,第一次从西域到东海,从北漠到南疆,全部横扫了一边,从此确立了中央王朝的宗主国地位,不仅仅在西域,还在辽东的东夷,也就是后世的朝鲜,交州,也就是后世越南,都建立了明确的统治地位。
那些原先横行的少数民族,忽然才懂得,原本只懂得耕地的汉人翻起脸来也是很可怕的,而且还非常记仇,北匈奴都已经衰败了不成样子了,窦大将军还是一定要按死再说,投降都不行……
作为第一个吃下少数民族这只螃蟹的汉武帝,无疑是值得尊敬的。
还有一个更加让人敬佩的举措,就是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西域诸国,国小,但是国多,而从长安道西域,因为地理上的限制,唯一的通道就是河西走廊,夹在蒙古高原和祁连山之间的狭长地带。
正是因为这种不便性质,所以特设西域都护。都护,从职位称呼上来说,更侧重于军事而不是民政,事实上也是如此,“于是徙屯田,田于北胥鞬,披莎车之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都护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
很明显,简单来说,都护有屯田,有兵,也有对于西域各国的管辖权里,如果可以bb两句就听话的,就bb两句,不听话的,那么就可以动手……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西域都护府的存在,是宣告了大汉对于西域这一块土地的管辖权,虽然并没有将西域各国完全吞并,但是实际上也基本上是差不多。
汉代的西域都护府,从兴盛到衰败,甚至到了后来的朝代,都成为了衡量中原国家国力强盛与否的一个重要的标识,若是国家有难,那么就很容易出问题,但是中原政权一旦腾出手来,西域立马认怂。
但是西域都护府,也有其弊端,就是管得太多,容易被有心人擅动,管得太少,又容易被架空,文化、习俗之间的差异,也造成了管理上面的困难。再加上派遣到西域都护府的派遣人员又未必能够个个都像张骞、班超一样牛叉,因此……
但是因为光武帝的定都和侧重问题,所以实际上对于西域的统治就比较的薄弱了,班超之后,西域都护府随着汉王朝的力量的衰败,西羌问题的爆发,也因此断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