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言这番话。每句话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对赵佶每一点担心都加以应对了。
国家财用不足。他萧言已经显出了理财生财本事。现在更愿意以每年拨付给禁军的军资一部分为张本。为国家生财。这些军资粮饷本来就是每年都要拨付下去的。只见消耗。而萧言却能将其变成金山银海!
整个整练禁军的事情,是一件大事。不说赵佶放心不放心交给萧言,就算他真的想交给萧言,但是朝中各派就要争斗半天。一两年没有结果都有可能。而萧言根本不提整练禁军的事情,只是说整顾禁军当中名实不复情弊之事,全然是从财计上面着手,针对的是钱而不是整军之权。禁军需要整练,这算是朝中各党有志一同的事情。争的无非是谁来操这重权。萧言却不争这个。只是在财计事上敲敲边鼓。让赵佶对他的防范降到了最低点。禁军既然要整练。先在这财计事情上下手.也是不错的选择。
整顿禁军这么大一个利益团体的财计事。必然要触动不少将门的利益。这些都是天家屏藩。人心轻易浮动不得。而萧言已经显出了他能安顾禁军将门的本事。破市子拉拢了这么多禁军将门世家就是明证。说不定真有办可以安抚好他们............
这方方面面。不由赵佶不动心。最关键的事情。是萧言许给他的好处!还有一点要紧的事情是萧言整顿禁军财计事。没有统军之权。反而平白得罪人。他在军中那点影响。自然就谈不上了。坏处全是他萧言的,好处都是他赵佶的。萧言此人。真是难得知情识趣又忠心耿耿的人才!
而且眼前朝局一团乱麻。处处都是不堪。饶是以赵佶浮浪。也知道非得整顿一下朝局。做点事情了。萧言这番行事。算是将影响降到了最低。会引发的动荡也降到了最低。若是自己不许.也真说不过去!也罢.就保萧言有这点权力也是自家这个帝王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引发的反弹也不会太大,就如此罢!
赵佶本来就是一个心意容易改变的人。本来他的盘算。是给萧言低配一个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兼管勾禁军球市子诸务的差遣。检详诸房文字不过也是挂名。管勾禁军球市子诸务才是他实际职权。单纯为他赵佶生财而已。现在却转瞬之间转变了心意。缓缓回到榻上坐下。朝着萧言点点头:“萧卿有这番计较,已经算是难得的了。禁军名实不符之事。的确是久矣有之。当初拣选八万拱卫禁军。也是为整顿此事............如此也罢。先从计较都门禁军财用事做起也没什么............你是平燕臣.久无差遣。非朝廷苦待臣之道.........你的差遣.便为知枢密院副都承旨事兼领管勾检查京畿路京西南路驻泊禁军经费财用事。管勾球市子之事.也算是京畿路驻治禁军经费财用事项下。名正言顺的就兼理起来了............先将此事做起罢。枢密院此刻无使。枢副吴敏中也要请外。一应事宜。但先向朕回禀便是............先拿出一个章程来.与朕好好商议一下。旨意这几日便发。愿你深体朕心。恭谨用事,将来西府之位.你也不是不能指望…….
枢密院主官,为枢密使,副手为枢密副使。若设主官名义为知枢密院事。则副手为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同签书枢密院事等等名义.这名义之间差别。只在资历深浅。除了这两员主官之外。枢密院差遣属官之首便为都承旨。副手为副都承旨。
有宋一代。枢密院主副两差遣.往往只有一人在外。此刻枢密除中。便无枢密使。两名承旨俱缺。而大宋此时。官制繁杂混乱到了极点。隶属关系也早就混乱不堪。还是那句话。更多的是看领这差遣的人互相之间的实力对比。枢密院承旨虽名为属官.但并不直接向枢密使负责的也所在多有。在王安石变的时候。便曾经以曾布领枢密院都承旨差遣,反而能号令当时枢府。萧言差遣为这枢密院副都承旨,以他官品是绰绰有余。甚而有点低配。但并不用听枢密使的话。只对赵佶一人负责。大可自行其事。这般要紧差遣,已经足移让人眼红!
赵佶也有信心。蔡京那里已经对萧言表示了支持之意。至少对任命他这个差遣不会反对。执政不封还,萧言顺顺当当就到了西府成为仅为西府执政之下的人物。至于梁师成和清流们要闹,自己装一阵傻就是。萧言做得不好,顺理成章就撤了差遣,要是做得好,想必那些人也说不出什么了。而且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会让他与别人结党!
在这一瞬间。赵佶对于自己想出这么个差遣安顾萧言也觉得大是满意。浑身都松快了起来。当下看着萧言笑道:“熙宁二年十一月,枢密副使韩绎便兼领过检查诸路驻泊禁军经费财用事的名义。所向有。萧卿。前朝故事如此。胜与你有厚望焉。诸般条陈。愿你早日呈上。朕自会熟思之.........便如此罢。今日临幸,不仅领略了都门升平气象。更添一得用之臣。胜心实喜。”
萧言已然深深一礼到地:“臣敢不尽心赐力。继之以死!”
赵佶笑着摆手让他起身:“胜不是看后主。用不着诸葛武侯。升平之世。君臣相得。流传后世,也是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