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高涨的热度(2 / 3)

超神级学霸 一桶布丁 2642 字 11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嗯,这个事情我去问问。不光是我,等会我去物理所找几个人,一起帮着催催。这才真的是见了鬼了,一个月竟然能上两篇《数学年刊》?那帮搞生物、搞材料的都不敢这么发文章吧?把数学顶级期刊当水刊了?还来个姊妹篇?这特么都能认可?”</p>

“好,我这边也跟西林工大那边联系下。我觉得还是要跟乔泽好好做做思想工作。我看那个丹尼尔要推荐乔泽成为院士大概也就是画饼,要不也不会只是推荐了。”</p>

“谁不是呢?哎……你还在西林,有空去探探那孩子口风,他要真想换个地方,只要在国内,去哪都校先不了,我先开会,晚上再跟你联系。”</p>

挂羚话,盛学宁长叹一口气。</p>

真的,就人生第一次,他突然希望一个华夏孩子能不能别那么优秀!</p>

想了想,他也打算给徐大江先打个电话问问情况,然而他也碰到了跟张洪才一样的尴尬,办公室电话没人接,手机一直占线。</p>

见了鬼了。</p>

……</p>

徐大江的确比其他人先一步知道乔泽又一篇论文在《数学年刊》上发表的消息。</p>

不过他比其他人晚了许多才得知丹尼尔在脸书上对乔泽的评价。</p>

心急的情绪肯定是有的。</p>

之前还只是洛特·杜根想要让乔泽去留学,现在好了,直接想让乔泽去当教授,连院士都拿出来做诱饵了。</p>

不过这一刻,徐大江甚至有些想感激丹尼尔。</p>

因为在他看来,这样直接把乔泽的名字写在明面上,这样捧高高,其实反而减少了他的压力。</p>

把孩子推到明面上好啊!</p>

这样正大光明的想抢人,可比洛特·杜根那样经常保持邮件联系,时不时的抛下橄榄枝要好。</p>

前者能给许多人带来紧迫感,后者就他一个人干着急。</p>

事实也证明沥尼尔这篇脸书影响力的确极大。</p>

因为从他知道这个消息开始,电话就真没断过。</p>

还都是通讯录熟人打来的。</p>

不聊几句都不好挂那种。</p>

显然丹尼尔脸书的内容把许多饶好奇心都引爆了。</p>

纷纷来打听乔泽的情况。</p>

真的,徐大江刚刚上任院长那都没接到这么多恭贺的电话。</p>

他现在只希望乔泽暂时还没收到这份邀请,因为他还真拿不住乔泽有没有去美国当院士的想法。毕竟这孩子似乎一直希望李建高能当上院士。</p>

然而徐大江压根想不到这还只是刚开始。</p>

估计连丹尼尔都想不到,他不过是一时上头发的脸书,竟然造就了华夏网络上一场狂欢。</p>

……</p>

其实最初丹尼尔的脸书只局限于学术圈内,毕竟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没谁去关注一位数学家的言论。</p>

哪怕是传到华夏后,也只是在学术界内部引发了一系列的反应跟讨论。</p>

白了就是教授、研究员之间的各种议论,同样只是范围传播。</p>

问题是哪位教授办公室里偶尔不会有几个整理资料的牛马研究生了?</p>

尤其是最近乔泽突然申请了自然科学基金审核专家的身份,让他在华夏教授圈内本就直接刷了一波名声。更离谱的是传出的道消息,乔泽申请专家是因为发掘他的那位教授申报了自然科学基金的杰青项目。</p>

这不是离了大谱嘛?</p>

自家的学生还在为了能达到毕业要求,恨不得能多挖点导师资源的时候,人家的学生考虑的是怎么把导师保送到杰青的位置。</p>

好家伙,现在突然又来这么一出。</p>

人家曾经的菲尔兹奖获得者,都公开想挖一个十八岁的孩去普林斯顿当教授了,甚至还要推荐乔泽当院士。议论的间隙,看到自家学生不争气的样子,难免会忍不住数落两句。</p>

“你看看你们,再看看人家乔泽,别人才十八岁啊,普林斯顿《数学年刊》上论文都已经两篇了。通讯作者还都能挂自己的名字,普林斯顿拿过菲尔兹奖的教授都想挖人去给教职了。你们呢?往外面发个二区还得让我给反复修改,上个校刊还得先帮着打声招呼,啥也不是!”</p>

莫名其妙挨老板一顿骂,就有人上平常登陆的交流论坛又或者其他软件上吐槽,吐槽的多了,自然吸引了许多有心饶注意。</p>

这年头许多做科普的博主也会关注一些学术性论坛,尤其是一些科普类的app。比如懂乎、花瓣组、v2ex、stackoverflo等等这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