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朝里不缺狂热的读书人。</p>
读书人也分很多种,有读的明白的,也有读的不明白的,更有极少数读魔怔读傻的。</p>
像程智这种,就是读的少却读的明白的,最起码知晓天灾天旱不是皇上能管得了的,不是他的错。还有就是读的好的,比如齐鸣,比如朝堂里的六部重臣,那就更是明白道理了,不会没事找出事情来。剩下的,那就是读傻了的,比如有些动不动就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那些。</p>
最后这一种,程木槿觉得其实完全不配称读书人。</p>
程木槿庆幸程智是第一种。若是他是第三种那样的疯子,那不用说旁的,他说不得在知晓天旱这件事之时,就立刻跑去县衙里去禀报杨县令了,嚷嚷着让朝廷赶快想办法,若是那样,这件事就闹大了。</p>
可话转回来,程智不这样,不代表朝堂上就没有这样的人,他还就是有人读到不正常。就像古往今来那些史书上记载的那些一样,动不动就闹出一个死谏来,让所有人吃惊恐怖兼且莫名其妙:你有事情就解决事情,话没说多半句,就撞柱子寻死觅活的,这是做什么?</p>
呵,说到底,其实一切皆是为了名利啊。</p>
正如某些人书读得多不假,可却完全就是入了魔道了,他们这时候就正摩拳擦掌地等着闹腾呢。</p>
闹腾什么?</p>
就是等着济世安民,名垂青史的机会呗。</p>
就如这次的天旱一样,老百姓和皇上和正常的朝臣们均是心急如焚,可他们却是兴奋莫名,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留名的好机会。</p>
他们就躲避在角落里安静地窥伺,待等到灾荒闹得大了,四处民怨沸腾的时候,就二话不说,也不给任何人说话的机会,就直接在金銮殿上直言:之所以有这样大的灾荒,这都是因着皇上有错处。那为今之计,如何才能平息这灾荒呢?那就需要皇上您下罪己诏,对上天和这天下万民承认您的错误啊!</p>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又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古训,这就是对皇上您的训诫和教导啊。是以,若是有什么错,理应是您这个做天子的第一个出来认错才对,这就是天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