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历史一角(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一切安排布置妥当,只等族战到来。</p>

魏王这两天想得有点多,交待下去后,他就成天慢悠悠地与怜月斗棋。看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怜月嘴上不问,心里却不停打鼓。</p>

约好时间,约好地点,带上家伙儿,找地方练练。时间就约在四月初八,魏宇原定的迎亲之日。</p>

古代社会,家族间械斗非常普遍。动辄因为田亩、山泽、牲畜,或者是一句话,全族动员,开启战争模式。</p>

毕竟那时候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的生活全仰仗大地母亲的馈赠。为了家族的生存发展,以血缘和地方为纽带的宗族制,根深蒂固。</p>

不像现代法律社会,打赢了进局子,打输了进医院。古代官府根本管不了,所以经常因为族争而有人殒命。</p>

不过好在民间严禁私藏武器,主要原因是怕造反,所以族斗多是持棍棒群欧。但是在乱世,那就自当别论。</p>

时间来到四月初八。魏王早早起身,怜月一夜未眠。帮他整理好衣衫,叮咛勿必平安归家。</p>

走岀府第,但见整个魏陵堡人头攒动,甚是热闹。魏王不禁豪情澎拜,骑上马,带着人,岀了魏陵堡。共有四百多号人,声势浩大。</p>

一岀堡,回头一看队伍,魏王差点没从马上掉下来。</p>

只见在大部队后面,跟着几十个好斗的大婶大娘。有的拿着擀面杖,有的拿着棒槌。还有一些半大小子,手里的家伙式都无法形容。</p>

族老拿着根长拐杖,也在后头人群中。七十得有了吧,纯粹是想讹诈人家医药费。</p>

天啊,汉代人民风太彪悍了吧!</p>

一时无语,紧急喊停。魏王先勒令,老幼妇孺回堡,让族老守家。</p>

这些人都很激动,再三劝说之下,才齐齐聚于村口,却不回去。</p>

接着下令,魏家儿郎重整队伍。俱有甲胄刀枪者二百人,编为四个队列,设队长各一名,由魏延统帅,行于前。</p>

只持棍棒者一百人,编为两个队列,设队长各一名,由魏浩统帅,紧随其后。</p>

其余儿郎负责大鼓、花轿,设队长一名,居于后。</p>

最后令华夫子挑了五六个人,将两张大网交给他们,并暗暗叮嘱了一番。</p>

队伍重新排好,魏王这才大手一挥,下令开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