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笑道:“八十多了还考学啊?”</p>
“试试嘛,里边肯定有很多你会的。”</p>
说完胡乱翻开一页:“来了啊——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p>
外婆接上:“知交可几人。”</p>
嗯?应该是知己能几人。不过不影响文义,还是那意思。</p>
而且从平仄对仗来说,“识”字在夹川话里边是入声,而“己”字是去声,“相识”对“知己”从音韵来说算是失对,用“知交”明显更上口,还连词性都对上了。</p>
“厉害啊……”周至夸了外婆一句:“那我们继续——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近水知鱼性——”</p>
“出土甩干净。”</p>
“哈哈哈哈……”周至这下读不下去了,直接笑瘫在了椅子上:“外婆你不能这样,你这是横赖啊……”</p>
“这是栽葱的沙土地。”外婆还一本正经解释:“要是黄泥田拔秧啊——”</p>
“那就咋样?”</p>
“甩别人身上去。”</p>
“哈哈哈哈……”周至已经笑不活了。</p>
外婆这种幽默态度也是日常,她教育儿孙从来不会硬怼,而是喜欢用幽默给你来一下,让你记忆深刻。</p>
家里也常常充满笑声。</p>
比如周至小时候负责摆饭桌,有一次忘了摆勺子,外婆就要周至端一盆水来,说她要洗手。</p>
小周至一脸懵逼,你上桌前不是刚洗过?</p>
外婆说这回不一样,因为不知道今天要捞汤喝,刚刚洗大意了。</p>
满桌哈哈大笑,从此以后小周至再摆饭桌,摆完绝对会认真再检查一下。</p>
多年后周至回忆起这些,感觉应该是外婆在应对那些艰苦岁月时,养就的绝大智慧。</p>
婆孙俩就这样边耍笑边读,外婆知道的就直接续上,不知道的想到啥就插科打诨,还都合辙押韵。</p>
楼梯边响起敲门声,一个女孩的声音在外面响起:“肘子!”</p>
外婆本来倚在椅子上做针线的,这下坐直了:“女娃呢,一个人!”</p>
周至悄悄翻了个白眼:“雪珊的声音你听不出来了?”</p>
“雪珊啊……乖孙快去开门。”</p>
周至过去打开门,一名眉目如画的女生笑吟吟地看着他:“肘子!”</p>
“等下!”周至拦住她:“让我看看,啧啧啧,这哪家的大闺女啊!这么漂亮上我家门,蓬荜生辉啊!”</p>
“油嘴滑舌。”冯雪珊往下压周至的胳膊,跟外婆打招呼:“外婆我看你来了。”</p>
外婆也在阳台尽头招手:“乖女来了?乖孙你拦着干啥?快进来快进来!”</p>
冯雪珊从周至的腋下钻了进来:“外婆!”</p>
外婆笑道:“雪珊越来越漂亮了。”</p>
的确越来越漂亮了,这妞本来就白皙,用以前周至的话说就是“自带化妆效果”,后来知道了一个形容这种状态的词汇——“粉雕玉琢”。</p>
现在小姑娘脑后扎着一个松松的马尾,穿着一件粉色的毛领棉服,灯芯绒裤下是一双小皮靴,就如洋娃娃一般:“外婆你想我没?”</p>
“听说乖女去蛮州读书了?”</p>
“嗯,水电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