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小孩不会骗人(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采访的内容分几个方面。</p>

第一周至同学才高一,这样的创作能力是如何来的?</p>

第二周至同学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会在自己外婆的身上挖掘素材,最后形成作品?</p>

第三周至同学写这两篇的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想要传递给大众什么样的信息?</p>

第四周至同学有什么样的理想,今后会如何坚持自己的这个理想?</p>

其实明眼人一看,这就是如今宣传最传统的套路,大纲都是现成的。</p>

不过周至也没打算跟着套路走,或者说,将套路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必须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p>

比如谈到创作动机的时候,周至同学是这样表达的。</p>

“当听到外婆讲述完当年的故事,我受到的冲击,其实是非常大的。</p>

因为之前读过的那些作品,里边主人公形象,都觉伟大,光明,正面,高尚。</p>

他们都有着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觉悟。</p>

但是外婆告诉我,她的那些同志,多数却不是这样。</p>

于是疑惑就产生了,外婆不会对我说谎,可以前看过的作品里,我为何见不到他们的身影呢?</p>

是这些人不重要吗?是这些人经不起考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吗?</p>

后来我想明白了。</p>

他们一直都非常重要,他们一直都没有消失,他们一直都存在着。</p>

直到今天。</p>

只是因为以前的作品,大多都是在描写那个时代的精英。</p>

精英的意思,不是指在社会群体中的高低贵贱,而是指他们在当时,是否拥有那样的思想和觉悟。</p>

外婆给我描述的这群人,除了少数领导者,剩下的,包括我外婆自己在内,很明显,还没有达到那样的标准。</p>

他们不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但他们却是那个时候,直到今天的——</p>

绝大多数。</p>

如果要用一个相对准确的词汇来定义的话,我想那应该是——</p>

基石,最广泛的基石。</p>

只是我以前见过的作品,很少将笔触,投落到他们的身上而已。</p>

于是我就在想,这些人,他们参与到那场波澜壮阔的事业里,目的是什么?</p>

就我外婆来说,定成分的时候,属于自有产业但不足以‘不劳而食’的中农带‘小土地出租’,是团结对象。</p>

她开了个鸡毛店,将家中少量土地用于出租,是因为要给自己的子女筹集到学费。</p>

为了供他们上学,家里已经支应不开了。</p>

她只是想尽办法,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去尽量解决这个问题。</p>

还能做什么呢?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