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要说起来可就老长了。”周至看了袁老师一眼说道。</p>
袁老师不但不给解围,还笑眯眯地看着他,那一刻眼神里甚至多了一丝小女生的促狭,意思是我看你敢不说?</p>
周至只好干咳一声:“法王寺始创于唐代,其间经历了唐末战乱,宋末兵祸的多次毁坏。到了元明时再建,又毁于明末的兵燹和匪乱。”</p>
“到清朝乾隆年间,法王寺已经是庙宇倾颓,仅存大殿和三石田产。”</p>
“乱定思治,当地洪、杨两家先人聚众商议,派人来到蜀都,聘请高僧住持寺务,弘扬佛法。”</p>
“乾隆五年,成都三圣寺法名广遂,我们当地称为‘实心和尚’的高僧来到法王寺,率众徒开田造屋,植树种地,振兴了法王寺。”</p>
“广遂和尚住持以来,倡导百丈禅师的‘一日不劳一日不食’农禅合一的教诲,勤于劳作。到乾隆二十七年坐化之时,法王寺已经培修了大殿、天王殿、东西两廊,积金千余,置田七业。”</p>
“法王寺由此开始兴盛。”</p>
“实心和尚继承破山派系,以禅宗临济门为宗,兴佛参禅。从临济宗第三十五世广遂禅师开始,历经际可、本惠、慧源、悟莲、到四十世德峰主持期间,仿渝州华岩寺布局,重修了大雄宝殿、天王殿、东西两廊、火祖殿、方丈堂。”</p>
“由于建设多用红色丹霞石料为柱、廊和壁,庙成之日,被誉为‘天下石工第一’。”</p>
“而德峰和尚自事节俭,生前言:死后从简省费,不垒坟不立碑,骨灰葬普通塔。”</p>
“其后传至果山和尚。”</p>
“七代果山,临济宗第四十一世,咸丰年至同治十年任住持。果山颇通诗文,书法尤工,乃法王寺中兴之祖。还清德峰为了修造寺庙累欠的债务不说,又继续大兴土木,建成了法王寺如今的巨大规模。”</p>
7017k</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