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岁月之弹道无声正文卷第758章幽暗深渊此时的潜艇已经慢慢浮到了距离海面只有30米的深度。</p>
由于是秘密渗透行动,因此潜艇的水下照明并没有打开,不过就算打开也没有什么用,能照清楚的就那么点大的地方。</p>
在30米水深这种地方哪怕你伸出潜望镜在大白天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往上看,看到的也只是朦朦胧胧近似透过毛玻璃看东西一样的感觉。</p>
如果在近海,海水还会法律,如同挡在眼前的暗绿色的翡翠。</p>
要是航行深度再深点,潜望镜里头看出去眼前必是一团漆黑,毕竟阳光在海水里的穿透力有限。</p>
李正跟着小分队队员已经到达了鱼雷舱前,正在排队进入准备离艇。</p>
他感觉自己的心跳比平时加快了不少,鼻子里嗅到的是一种冷冽而且略带着一股子奇怪的味道。</p>
李正在艇上待了几天,知道这是使用了“氧气再生板”的缘故。</p>
潜艇航行的时候如果深度在潜望镜深度上,会通过水下进气管引进舷外空气,并通过潜艇上的通风系统给各舱室提供舷外空气。</p>
除此外,艇上还有制氧装置,可以用电解出氧气提供给艇内个舱室中的水兵呼吸使用。</p>
只不过这是在电力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做到,潜艇如果一直处于秘密潜行状态下,或者在某个特定的敏感海域里航行需要使用电推进关闭柴油发动机避免噪音的时候,艇上一切非必要的耗电设备都会暂时关闭,比如空调和制氧机,那时候,潜艇就需要用到一种叫做“氧气再生板”的东西来供氧。</p>
这玩意的化学成分其实很简单,就是氧化钾或氧化钠,它能吸收艇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p>
“氧气再生装置”构造其实很简单,样子有点象烤面包片的烤面包机,当然尺寸要大得多,“氧气再生药板”呈石膏板状,使用时把平时密封的药板启封后插在“氧气再生装置”的槽里即可。</p>
潜艇每个舱室都有二氧化碳分析计,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8%,就要启用“氧气再生装置”了。</p>
小分队一共12人,分为四个三人小组一起排队进舱。</p>
三人一个小组也是有讲究的。</p>
鱼雷管一次能进两人,还必须有两人同时负责一根管子的安全。</p>
所以,三人小组两人线上还有一个是“殿后”的,协助鱼雷舱里的鱼类操作员承担安全员的作用,一旦队员进入鱼雷管中进行注水的时候发生任何意外,敲击管壁后外头的安全员和鱼类操作员就会携手降压并打开鱼雷管闸盖,将遇险人员从里头拉出来避免事故。</p>
当前两组顺利出舱后,剩下的两名队员会进入一个鱼雷管,再从里头爬出去,而两名鱼类操作员则会协力应付一根管子。</p>
肖军这次故意留在了李正和侯军的小组里。</p>
毕竟这俩都是新人,侯军还好说,李正到底能不能爬出去都是个问题。</p>
这种训练很残酷。</p>
肖军以往见过怎么努力都爬不出管子的兵。</p>
那种是没法克制自己的恐惧,最后不得不放弃。</p>
很多人是爬进管子里的时候还好,关上后面的闸门再进行注水时最容易出问题。</p>
因为注水的时候压力会慢慢上升,人体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以目前30米的深度为例,压力会比水面大四倍!</p>
加上鱼雷管长八米,口径只有53厘米,人穿着潜水服,戴着装备待在里头,那完全就像被活活关进了一口铁棺材里,还是一口非常狭窄转身都困难的铁棺材。</p>
正常人都难以忍受这种恐惧心理,更别说是曾经有心理障碍的李正了。</p>
李正和侯军的小组排在中间。</p>
之所以安排在中间也是肖军通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p>
至少前面的人能够顺利出舱,对后面的小组多多少少都是一种鼓励。</p>
每年有新人进行这种实操的时候,都会被安排在中间。</p>
前两组非常顺利出舱。</p>
轮到李正上了。</p>
“别愣着,抓紧时间。”</p>
肖军在李正身后,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p>
李正深吸一口气,跨步穿过舱门,进入了鱼雷舱。</p>
这里的环境李正非常熟悉。</p>
在陆地上和模拟舱里他已经训练多次了。</p>
但有一点不同,模拟舱里只有鱼雷管,没有鱼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