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0、裁军方案(3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这说明袁崇焕对局势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他极度担心,建奴绕道入关。这段时间他两次上书请求增加蓟镇防御。</p>

他认为,已经调动到辽河一线筑城的九边部分兵卒,不足以抵抗建奴。</p>

但是,眼看西北就要结束战争,大获全胜。内阁和皇帝都认为,把九边裁撤出一半的人还是没有问题的。</p>

这些人调动到辽河一线,沿河修筑城堡,把锦州到察哈尔部连成一条线,就足够把建奴封死在辽河以东。所谓建奴绕道哈喇沁故地入寇纯属杞人忧天。</p>

朝议中大臣各怀鬼胎,方案很快获得通过。</p>

同时鉴于鄂尔多斯高原已经平定。同日下旨,正式裁撤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各一半的兵马,由副总兵带领,开赴辽河布防。</p>

而且指明了,要选精锐士卒去辽东。</p>

到这时,情况已经很明显了。把精锐的士卒调到辽东,下一步,就会把三镇直接裁撤,因为三镇已经是空架子了。</p>

不好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蓟镇传播。所有的士兵都在交头接耳的传播着小道消息。</p>

大批振威营和奋武营的士卒脱离岗位,私自流窜到三协的各个烽燧,据点扇风点火,挑动对立情绪。</p>

本来,裁军方案只是让新军心怀不满,茫然不知去向。同日朝廷下旨,裁撤大同宣府和山西三镇半数士卒,而且是精锐士卒,调动去辽河戍边。顿时把蓟镇的旧军也推入了恐慌的境地。</p>

短短几日内,形势急剧恶化,大批士卒携带武器离开烽燧和据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