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终于有了接过,海瑞高声喊道。
荣国公听罢,微微点头,表示接受,“辰时和谈,地点就在城外的望江楼,我等准时赴约。”他转头对身后的勋贵们吩咐道:“诸位,先退至安全地带,等候和谈结果。务必保持冷静,切勿轻举妄动。”
于是,双方暂时偃旗息鼓,紧张的气氛稍有缓和。应天府城内的士兵与百姓也松了一口气,原本紧闭的店铺开始陆续开门营业,街道上的人群虽仍有些许不安,但相较于之前剑拔弩张的局面,已然显得平静许多。
次日辰时,望江楼上,
在望江楼宽敞的大厅内,海瑞与俞大猷坐于主位,而荣国公则率众勋贵入座对面,表情都是无比的严肃,单都还有所收敛。
海瑞首先开口,语气沉稳:“荣国公,朝廷推行商会改革,并非有意针对勋贵阶层,而是为了清理积弊,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国富民强。我等深信,只有公平公正的商业环境,才能真正带来持久的繁荣。
而勋贵集团,更可以凭借着祖上积累下来的财富在变革中占据先机,这对于吾等勋贵来说,可是实打实的好事啊!”
荣国公微微点头,回应道:“海大人所言不假,但祖宗家法有云,各藩镇世袭权益不容侵犯。我们担心的是,一旦改革过于激进,将导致各地秩序混乱,进而威胁到大明的根基!”
俞大猷接着说:“荣国公,您所说的顾虑,朝廷也已充分考虑。我们可以设立过渡期,在保障国家整体利益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改革,并确保地方治安稳定。”
他话锋一转,“同时,朝廷亦愿意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以及协助勋贵们进行产业转型,使其能够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继续为大明的安定繁荣贡献力量。”
一位参与谈判的勋贵提出了疑虑:“可是,若改革后我们的地位下降,如何保障家族的长远利益?”
海瑞回答:“朝廷承诺,会通过完善法制、强化教育等方式,使勋贵子弟能够在其他领域展现才华,传承家族荣誉。此外,对于那些支持并顺应改革的勋贵,朝廷将在政策上给予优待,以表彰其对国家大局的理解和支持。”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协商,最终双方达成初步共识:商会改革将按部就班地实施,同时设置适当的缓冲机制,保障社会平稳过渡;而对于积极支持改革的勋贵,朝廷将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转型支持。
这场关乎大明未来的和谈虽未解决所有问题,却成功缓和了紧张局势,为接下来的改革进程铺平了道路。</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