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闪电般的开拓(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东岸人由于是第一次开发芒戈基河一带,因此手头没有本地的气象数据,而棉河港那边。由于前期工作的疏忽,记录的温度、风力、日照以及降水数据也少得可怜,因此关于芒戈基河三角洲的数据就只能靠猜了。

新华夏开拓队下辖的农业局估计,木伦达瓦河口的年降雨天数应该在60天左右,年降水量为700毫米;而芒戈基河三角洲的数据很可能需要在此基础上削减三分之一左右,即这里的年降水量很可能只有450-500毫米左右,且这些雨水都会在一两个月内集中下完;至于棉河、图莱尔一带,年降水量能有三百出头就不错了。降水的总体趋势是越往南就越少,同时气温也越凉爽,沿海浅滩、珊瑚岛礁也越多。

而对于东岸人即将种植的甘蔗有着重要影响的温度。这点东岸人都不担心,因为无论是在芒戈基河三角洲还是南边的棉河一带,年积温一般都在8000摄氏度以上(℃,℃,河流流量最大的一月,为1251立方米/秒;℃,℃),非常适合甘蔗这种作物的生长。

这个地方其实早就被新华夏开拓队盯上了,其时间大约在塔希提甘蔗被引种到归化港植物园的时候,当时史钦杰就派出了由少许探险队员组成的队伍。先后乘船数次在此登陆,很是考察了一番此地的各种状况,最后发现芒戈基河三角洲一带最适合这种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作物的生长。

如今借着这次战争的东风,新华夏开拓队终于决定在此地设立定居点。然后大力推广种植甘蔗,必要的话后续还会设立机器榨糖厂、酿酒厂,以提高产品的经济附加值。这个定居点的规模,说实话还是不小的。按照史钦杰的打算,是将这个定居点建设成东岸人在岛上的另一个经济重镇,就如同塔城港那样的煤业重镇一样。使其成为开拓队政府的另一大摇钱树——很可能还是最赚钱的那一个呢。

总计四艘大海船的登陆行动整整持续了好几天才结束,一千名因平日里表现出色而被“大赦”(即获得自由身份)的波兰战俘,加上两千余名被史钦杰截留下来的明人移民(山东裁汰下来的仆从军官兵及其家属)一起,连划带趟地越过了近海的浅水区,然后在河口附近大举登陆,并插上了一面华夏东岸共和国的旗帜,正式在这里宣示主权。

虽然整个西部地区干旱是主基调,枯黄的草原是主色调,但在芒戈基河河口附近,还是分布着面积广阔的森林的。与新华港周边幽暗浓密的森林相比,这个地方的森林较为“明亮”,而这往往也意味着森林里树木较为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