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长江之役(四)(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哦,对了,陈之龙的新建陆军第四师有五千人,该部虽然在山东曾一度损失过半。在浙江又扩军40%以上,战斗力下降较快,但好歹老底子还在那里,军械也较为精良。军官和士官们的自信心也很足,随营学校也在不断培养低级军官,这些都有力地保障了该部的战斗力维持在水平线以上。

所以,算来算去,东岸大军中能战的应该在一万四千人左右,这些人是能够正面对抗两万以下的清军绿营的。如果运气不差的话战而胜之也没问题,甚至对上三万清军绿营也不是没得打,且胜算还不低——当然这是在清军那数千马队不参战的情况下。

事实上刘海洋最忌讳的也就是赵布泰亲率的那五六千满蒙八旗马队了,这些人经验丰富、战斗力强,在驱使绿营炮灰与东岸人鏖战的时候,一旦瞅准忌讳就会从战场薄弱点杀入,威胁性极大。因此,在分散于附近收集粮草和人丁的部队不断传回大队清军前来的消息后,刘海洋果断下令各部撤到了江边的营寨处,这里可进可退,且补给线也没有被截断的危险,大军被人打崩的危险性已经趋近于无,算是一处安全所在了。

“刘司令,根据最近的情报汇总来看,清国大量军队正往此地汇集,保守估计已在三万以上。按照先前的情报分析,江南地区五府的机动兵力大半已在此地了,战略目标已经完成一半。”穿着一身皱巴巴的深蓝色军服的儒尼奥尔中尉分析着说道,“清**队之所以目前还没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我猜一是兵力不足,并不足以压制我部数量多达四万的总兵力——张名振、洪习山的那些烂部队虽然不能野战,但守守城还是马马虎虎的——二是清军自觉在缺乏大炮的情况下也很难攻下我军防御严密的营寨,这些营寨虽说是临时的,但经过我军这大半个月来的不断加固,却也不是清军能轻易克复的,再者他们若是要进攻,必然会面对着我们架设在高处的小二十门火炮,这又是一大障碍……”

儒尼奥尔的话没说尽,但刘海洋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了,大概就是清军要攻坚的话力量不足;但如果放开了野战,东岸人又没底,猪队友太多,与那几万绿营正面会战就变数很大了,如果再算上游离于在战场之外却又一直虎视眈眈的六千满蒙八旗马队,野战的风险太大,搞不好就要大败。东岸在远东攒点力量不容易,可不能轻掷于此,更何况他们为什么要打这种敌人希望看到的大规模会战呢,这不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吗?

“你的话让我想到了我国历史上的名将李世民,这人打仗就深得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的精髓,充分发挥自己兵多、钱多、粮多、人脉多的优势,从不打无把握之仗,就靠绝对的实力碾压你,这才是古之名将风范啊。”刘海洋说道。

他这人虽然水平一般,但从谏如流倒也算是一大优点。儒尼奥尔指出咱该发挥机动力优势调动清军,然后寻找战机以多打少、以强击弱,刘海洋也深表赞同。仗打成现在这个样子,也不能说就是什么坏事,至少他们没吃大亏不是么,还把数万清军给成功调动了过来,战役目标已经完成一部分,接下来该寻找机会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