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阿穆尔河新气象(一)(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现有的森林坚决不能破坏,违令者将会受到惩罚。”马万鹏其实很清楚,新莱河河口三角洲一带的森林远较几百年后的后世繁茂——因为还没被法国殖民者以及后来人口暴增的马达加斯加人大举破坏——但现在预先打个预防针却也不是什么坏事。因为他比谁都清楚这些西部沿海的明亮森林对于西部干旱地区脆弱生态的重要性,后世马达加斯加西部草原日趋沙漠化,他可不想东岸人的这个时空也同样如此。

“是。”麦金利站直身子应是,然后用恭维的语气说道:“我们听土人叫这里的地名,很多都带着‘阿拉’、‘阿佐’、‘卡佐’等字根,这些在萨卡拉瓦语里面都有森林的意思,但现在那些地方大半都光秃着,很显然是被萨卡拉瓦人破坏了。天尊将这片肥沃的天赐之地作为赐福赏给了我们,我们绝不允许野蛮人再继续破坏它了。以前这里是由野蛮人代管,已经造成了很多不可弥补的伤害,今后这种情况必须严加避免。”

新莱河一带自从被东岸人插旗宣示主权后,已经又过了大半年之久,在这约八九个月的时间内,数量多达四千的东岸移民及大赦的波兰战俘被安置到了此地。安置的范围是如此之广阔,以至于从新莱河三角洲的明亮森林地带一直延伸到了南边的“演替森林”地带,数千人在此地利用运来的建筑材料修建仓库、房屋、水库、水渠以及简易的土墙(做防护用)。

将来这片地方都将以甘蔗种植为主,因为附近的气候非常适合这种极具经济价值的作物的生长,就如同后世这里是马达加斯加最出名的甘蔗种植区及旱作农业区一样。甘蔗种植园目前已经被农业局的官员们粗粗划分了出来,移民们管这种行为叫做“圈地”,意即赶走或消灭这些土地上的萨卡拉瓦散居游牧民,然后将土地分配出去。

按照马万鹏的意思,土地的分配原则上实行双轨制,即新来的移民每人分到三十亩耕地和二十亩草地,这部分土地目前基本已经分配了下去,新移民们只待集中建设好一些基础设施,就可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劳作;而除了这些小块份地以外,新莱河两岸还有大量的大中型农场(甘蔗种植园),这些农场中约一半为国营农场,其余均挂牌拍卖,由私人承租三十年经营,条件也相当优厚,一切均仿照归化港、新华港等地的剑麻、可可、咖啡种植园以及棉河港的棉花种植园的规矩来。

至于新莱河向南直到棉河港两岸的大片土地么,暂时也被划入了开发区域,但究竟如何操作,新华夏开拓队方面至今还没拿出一份具体的指导意见出来。新华港方面最初其实倒是要求大力开发的,他们甚至连人都准备好了,打算在这片沿海地带再开辟大片花生、甘蔗、小麦、华尼拉草、大豆及棉花种植园,不断增加新华夏岛经济作物的产出,提振本地的经济。

不过马万鹏这人却以“环境危害大”这么一个在这个时代人眼里十分扯淡的理由,暂时压下了对这里开发的步伐。这片面积广阔的土地植被在这些年里破坏极大,游耕的萨卡拉瓦人根本不考虑对环境的永久性破坏,他们肆意砍伐树木、过度放牧,很多时候还点火烧荒,使得这里原本密布的树林逐渐退化,变成了森林和灌木丛之间的过渡地带——东岸人称其为“演替森林”地带。

所谓演替森林,大致意思就是旧有的明亮森林(干旱地带的海边稀疏红树林,与幽暗浓密的雨林相对应)被破坏后,自然环境逐渐演化成了一种被当地人称为“萨沃卡”的特殊地貌。这种地貌以短草草原为主,上面大量分布着旅人蕉、黑龙胶、隆戈扎、竹类等植物,偶尔也能见到一些三三两两的树木,似乎预示着这里的森林有恢复的可能。

事实上马万鹏暂时就打算搁置对这里的开发,然后想办法改善环境,首先恢复这里的红树林,然后再想其他办法。如今新华夏岛上的人很少(在东岸人眼里,野蛮人自然不能算做“人”的),人地矛盾一点都不突出,那么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便成为了可能——第一步,就从改善西海岸的环境来做起吧。

目前这些“演替森林”地带就处于可进可退的状态,进的话就是树木逐渐增多,最终恢复成沿海明亮森林的植被,退的话也很简单,就是先退化成禾草草原,然后如果你还不顾惜地力坚持过度放牧的话,那么最可怕的土壤沙漠化就不可避免了。